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把握机遇和挑战的中国与世界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882114
  • 作      者:
    编者:迟福林|责编:左鹏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迟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山东、海南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

多年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出版中英文专著四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百余篇,形成研究报告七十余部,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在决策和实践层面产生积极影响。曾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15年入选《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展开
内容介绍
未来10年的世界,将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处在全球化何去何从新的十字路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的二十大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坚定地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坚定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地推进高水平开放;坚定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符合时代趋势的重大选择,并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为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全球经济挑战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另一方面,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

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面临新的动荡变革,各种风险挑战急遽增加,实现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目标任重道远。全球经济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全球经济复苏动力持续减弱

2022年以来,全球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一些超预期突发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在很多国家应对政策空间有限、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力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复苏进程举步维艰。总的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主要呈现四个特征。

一是全球经济增速远低预期。202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已开始显现复苏动力不足的迹象,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的悲观情绪不断上升。2022年10月,IMF估算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较一年前该机构的预测值下调了1.7个百分点。如此大幅下调预测值,在IMF历史上非常罕见。中国社科院的相关研究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的最终核算值很可能会低于目前IMF 的估算值,甚至不排除降至3%以下的可能性。

二是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由于全球实际需求低迷,全球贸易增长大幅放缓。2022 年10 月,世界贸易组织(WTO) 预计,2022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3.5%, 较2021年下降6.2个百分点。在国际投资方面,受俄乌冲突、金融条件收缩影响,跨国公司风险厌恶情绪上升。2022 年一季度,绿地投资、跨境并购及国际项目融资分别下降21%、13%和4%。2022年全年全球FDI会出现下降。

三是全球经济政策空间收窄。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后遗症尚未清除。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一些发达经济体又出台大幅纾困政策。随着疫情呈现长期化趋势,叠加一些新的冲击因素, 很多国家应对经济下行的政策工具已十分有限。2022 年10 月,IMF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纳入统计的193 个经济体中,85.5%的经济体财政出现赤字,财政赤字率超过3%的经济体占比达60.1%,财政赤字率超过6%的经济体占比为32.1%;其中发达经济体的赤字率达7.3%。在全球通胀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多数经济体不得不持续加息和收紧货币政策,大规模财政赤字越来越难以为继。

四是全球经济治理进程受阻。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之时,个别大国却热衷于搞“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在国际上大肆推行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持续加大,全球经济治理赤字不断加重,给全球经济复苏增加了许多新的风险挑战。由于一些国家的阻挠,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建设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全球经济保驾护航的功能弱化。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二十国集团也面临成员之间的分裂,合作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二、全球经济运行风险高位累积

近年来,全球经济频繁遭受各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经济下行、就业环境恶化、收入下降、通胀高企、债务攀升、金融动荡等经济风险相互交织。同时, 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等长期因素的负面效应集中凸显,全球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不断累积。目前来看,以下四点尤为值得关注。

一是美国货币政策负面效应外溢。2022 年1—9 月,美联储已加息5次,累计加息300 个基点,创美联储40多年最快加息纪录,并引发了全球“加息潮”。 同期, 全球加息达到3 次的央行有25 家, 阿根廷等国家央行甚至已加息9 次。 美联储还处在加息通道,2022 年美联储共加息7次,累计加息425 个基点。 2023 年2 月,美联储开启年内首次加息,加息25 个基点。美联储持续加息已大幅提升美国国内金融风险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美元持续升值通过国际贸易、跨境资本流动等渠道加剧全球金融动荡。美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阻力,还可能在部分国家引发金融危机。

二是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升。国际金融协会(IIF)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达30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51%。同期,发达经济体政府总债务占GDP比例为117.9%,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政府总债务占GDP比例升至63.7%。尽管债务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还有待探讨,但两者之间在统计学上却有很强的相关性。一项研究分析了44个国家200年来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发现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超过90%后,经济增速的中位数会下降1个百分点;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当外债占GDP比例达到60%后,经济增速的中位数会下降2个百分点。IMF已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发出警示: 截至2022年3月,69个低收入国家中有8个国家陷入债务困境,有30个国家处于高风险状态。

三是全球粮食与能源危机加剧。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极端气候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与能源供应短缺问题愈演愈烈。世界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在全球82个国家中,严重缺乏粮食保障的人口增加到3.45 亿人。为了应对粮食价格上涨,大约25个国家采取了出口限制措施,全球超过8%的粮食贸易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供需矛盾。 同时,全球能源供需形势持续恶化,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安全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目标。能源供求结构变化对全球地缘政治和产业格局带来长期影响。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22年9月,全球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8.1%,相比2020年4月的低点上涨了4.9倍。相比2021 年初,今年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最大涨幅超过10 倍。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居民能源消费支出增加,产业链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盈利空间收缩甚至破产。

四是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加大。当前,疫情、地缘热点问题仍是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同时,政治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持续加大, 国际经济合作意识形态化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工具化、武器化的态势更加明显。一些国家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加大了对正常国际经贸活动的管控,导致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此外,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常态,给全球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全球经济走势因此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三、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当前,全球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叠加。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无论是经济增长动力,还是全球经济环境,不利因素相对以往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可能进一步恶化。短期来看,全球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仍处于下行通道。IMF预计,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降至2.7%,比2022 年低0.5 个百分点,面临经济衰退的国家生产总值将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全球通胀仍将处于高位。IMF估计,2022 年全球通胀率为8. 8%, 比2021 年上升4. 1 个百分点;尽管2023年的预测值有所下降, 但仍高达6.5%。世界银行今年9月份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将全球通胀率降至5%的目标水平,各国央行需再加息2 个百分点, 可能使2023 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0. 5%。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将陷入技术性衰退。

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未来3—5 年,全球经济增速大致维持在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将保持不同经济增速,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速也会明显分化。“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过去5年,我们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重大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党的二十大全面擘画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继续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巨大潜力,更加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们一定能巩固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的稳定性、确定性和建设性因素,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展开
目录

序言一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曲莹璞

序言二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迟福林


目录:

第一篇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及挑战

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全球经济挑战—谢伏瞻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助力重塑中国与世界关系—罗照辉

世界经济格局变动与中国经济发展—曹远征

危机四伏的世界经济出路何在—郑京平

全球经济金融新变局与中国选择—陈卫东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中日韩经贸合作—欧渤芊

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挑战—金道熏

名家观点综述

第二篇 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创造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刘兴华

高水平对外开放趋势与金融业的角色—王家强

中国改革开放将给世界带来红利—海博

共同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倪慧芳

把握机遇挑战的中国与世界—吴海龙

推动构建东亚区域经济运行体系—张蕴岭

第三篇 以结构转型为主线深化改革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彭森

发展数字贸易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王一鸣

聚焦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改革—樊纲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余永定

结构效率与结构性改革—刘尚希

论中国要素型改革的趋势—常修泽

以数字化畅通双循环—王晓红

以促进机会公平为结构转型提供强大动力—李政

名家观点综述

第四篇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抓住重大机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郑新立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夏德仁

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走深走实—张军扩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双碳目标具有世界发展意义—刘伟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张占斌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促进高质量发展—马骏

探索竞争监管现代化 深化新发展阶段结构性改革—叶光亮

以改革推动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刘以雷

第五篇 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贡献力量—史忠俊

打造中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交汇点—迟福林

新国际形势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张燕生

推动海南与东盟海洋合作进程—胡波

在海南建设“总部基地”的基本逻辑—曹远征

RCEP 背景下深化海南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建议—王胜

打造海南总部企业基地的措施和建议—王惠平

以“总部基地”建设为导向的海南—香港合作—马延昆

名家观点综述

附 录

打造中国与东盟市场交汇点的重要举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