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投资蓝皮书(2023年度)
0.00     定价 ¥ 1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2042108
  • 作      者:
    编者: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上咨经济发展研究院|责编:赵秋蕙//陈军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上海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咨集团”)始建于1986年,是国内成立最早、门类最全、行业最qinng的综合性咨询机构之一,为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工程咨询协会发起单位及会长单位。上咨经济发展研究院是上咨集团着力打造的高端智库重要平台,于2020年成立,经上海市委宣传部遴选确定为首批上海市重点培育智库。

展开
内容介绍
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典型项目和附录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分析回望全市近年来特别是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展望研判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规模、热点和布局。第二部分为专题报告,以高端智库和专业咨询双重视野,从重大投资研究、先导产业集群、重点区域开发、韧性城市建设、社会民生保障、节能环保低碳等角度纵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用与专业思考。第三部分为典型项目,遴选社会民生、产业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代表性重大项目,生动展现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和风貌。第四部分为附录,精编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加快经济复苏、助力重点区域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政策。
展开
精彩书摘

202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环境分析

 

(一)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利因素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成为全球投资避风港。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主要指标企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保持温和上涨且不存在通货紧缩的情况;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从生产需求看,三次产业稳步恢复,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支撑力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有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1%,消费重回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地位。一季度的开局“成绩单”体现了中国经济“稳”的扎实基础不断夯实、“进”的积极因素持续累积,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展望2023年,国内外主流媒体普遍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走势向上向好,各方面预期显著改善,IMF、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际机构纷纷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0.5—0.9个百分点。IMF最新报告预测,中国2023年经济实际增速预期大幅提升至5.2%,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后经济全面复苏的关键之年,通过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发掘民众消费潜力,助力恢复消费场景,鼓励民间投资,将汇聚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有基础、有底气、有条件、有能力稳住经济大盘,有望成为全球投资的避风港。


全力落实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放大引领带动效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以来,上海紧扣“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重点任务,全力落实中央支持意见,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年,浦东新区经济增长快于上海市2个百分点左右,占比提高到36%以上,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充分彰显。《上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到,2023年上海将全面深化浦东引领区建设,推动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及国家授权改革事项落地实施,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在浦东特定区域复制推广,推进外高桥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升级。同时,深入实施“三大任务”,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加快建设滨海城市的23条市级专项支持政策,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向动力之源、国际氢能谷等特色产业园集聚。积极配合深化科创板注册制、市场交易机制等制度创新,深入推进“浦江之光”行动,加强企业孵化培育,支持更多优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点合作事项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这些都将为上海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2022年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指出,2023年要继续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2023年1月20日,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继续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设定为增长5%左右。其中,重大项目进一步发挥支撑和牵引作用,全年安排正式项目191项、预备项目48项,计划完成投资2150亿元,比2022年投资计划增长7.5%。2023年4月6日,上海举行2023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集中发布了一批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成果,现场签约26个代表性项目,总投资674亿元。2023年以来上海市已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53个、总投资2254亿元,又梳理出包括26个代表性项目在内的重大招商签约项目168个、总投资3270亿元。截至2023年4月,上海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总额已超5500多亿元,进一步增强上海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信心。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巩固提升经济发展能级。近年来上海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培育新动能,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本轮经济快速复苏中发挥了根本作用。过去五年,上海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17年30.8%提高到2022年42%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上海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持续提升,初步形成以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六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2023年1月,《上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着重强调,要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促进重点产业提能升级”和“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推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行业扩产增能。为保障新赛道、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将在组织统筹、资金支持、载体布局、开放合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如更新发布2022版上海市产业地图,推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发起设立百亿级元宇宙产业基金,支持创新企业上市;强化国际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标准”“上海品牌”,争取到2025年,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产业总规模突破1.5万亿元。


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加大吸引外资力度。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2023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吸引外资,持续加强外资企业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正式施行,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落地见效。修订鼓励外商投资范围表明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深度,有利于丰富投资主体、加快产业结构升级。2023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资平稳发展。上海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始终把高质量做好外贸外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轮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贸易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首选地的地位更加巩固。2022年,全市货物进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全市外贸进出口4.19万亿元,增长3.2%,连续两年突破4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39.56亿美元,连续三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2023年以来,上海外贸外资开局实现平稳增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1—2月,全市货物进出口6815.6亿元,在去年同期高基数、高增速的基础上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49.61亿美元,增长18%;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1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累计分别达到902家、536家。2023年4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振外资在沪发展信心,持续扩大外资流入,继续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五个新城建设,打造城市发展新增长极。“新城发力”是上海构建“十四五”城市空间新格局的重要部署。2022年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五个新城建设从规划蓝图转入谋定发力的新阶段。2022年7月,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向新城导入功能的实施方案》,向五个新城导入25项重要新功能,使之投资上规模、产业上能级、建设上水平。在五个新城建设的带动之下,上海正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影响、加快实现经济重振。2023年1月,《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五个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新城总体城市设计,开工建设544个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总投资8415.6亿元,一批重大功能导入项目启动实施。2023年本市将持续加大对“五个新城”的功能导入力度,加快集聚一批企业总部、研发机构和要素平台;全力打造新城中心、产业社区、老城社区等示范样板区;深化“一城一名园”建设,鼓励更多科技企业落户新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松江枢纽等“一城一枢纽”,推进12号线西延伸、嘉闵线等轨道交通线建设,提高中运量等骨干公交网络密度;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和水平,新建15所中小学、幼儿园,推进新城绿环、体育公园、文化新空间建设。


展开
目录

01总报告

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与趋势展望

 

02专题报告

 

重大投资研究        

当前上海市投资拉动政策研究

上海市重大工程涉及资源性指标统筹使用机制研究

上海市“五个新城”建设投融资热点研究

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管控策略研究

 

先导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治理形势及推进思路研究

    上海市加快元宇宙技术前瞻布局研究

    上海市加快卫星通信及应用产业发展研究

 

重点区域开发

临港新片区探索试点统一大市场制度创新研究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评估研究

上海市乡村振兴投融资热点研究

 

韧性城市建设

上海市城市安全韧性建设的形势、基础与建议

试论如何通过社会建设增强城市发展社会韧性

浅析我国基础设施 REITs 市场发展现状

 

社会民生保障

数字化背景下上海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的对策研究

上海超大城市养老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中医药老年照护发展现状研究

 

节能环保低碳

中国城市与国际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对标研究

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创建“无废城市”实施方案研究

 

03典型项目

 

社会民生领域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医学中心项目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新建工程项目

上海市青少年科创体验中心项目

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改扩建工程项目

临港新片区顶科社区科学公园项目

上海 LNG 站线扩建项目

 

产业科技领域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三期工程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装备研发和中试线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领域

上海市轨道交通 12 号线西延伸工程项目

S16  川高速(G1503—省界)新建工程项目

金海路(杨高中路—华东路东侧)改建工程项目

大芦线东延伸航道整治工程项目

龙华排水调蓄工程项目

 

04附录

国家及上海市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及开放政策汇编

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面政策汇编

重点区域(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政策汇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