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贫困治理的原创性贡献:生态扶贫的中国方案
第一节 生态扶贫的中国智慧
一、生态扶贫的顶层设计
二、生态扶贫的政策部署
第二节 生态扶贫的关键核心举措
一、加大力度实施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二、坚持实施荒漠化治理工程
三、稳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四、完善生态管护岗位选聘及动态调整机制
五、推广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脱贫模式
六、统筹考虑生态搬迁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 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脱贫模式的吕梁山区实践
第一节 吕梁山区生态扶贫的背景
第二节 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做法
一、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的初步探索
二、吕梁山区生态扶贫的生动实践
三、造林合作社的后续探索
第三节 吕梁山区生态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农户增收成效明显
二、生态效益显著
三、溢出效应促进发展
第四节 吕梁山区生态扶贫的典型经验
一、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二、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
三、模式创新,探索独特道路
四、以人为本,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五、集体经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第五节 案例总结与展望
第三章 塞罕坝精神孕育出的围场经验
第一节 围场生态扶贫的缘起
第二节 荒原变林海的主要做法
一、生态补偿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三、生态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
第三节 围场生态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带贫益贫成效显著
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第四节 围场生态扶贫的典型经验
一、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并进
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农业产业化
四、创新林业扶贫模式,拓宽贫困农户增收途径
五、强化生态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五节 案例总结与展望
第四章 实现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罗城路径
第一节 罗城生态扶贫的开展
第二节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索实践
一、推广毛葡萄种植——应对“地球之癌”
二、做活毛葡萄产业——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发展特色经济林——合作社式的生态扶贫模式
第三节 罗城生态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保障群众增收有途径
二、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三、助力仫佬族脱贫奔小康
四、促进各民族团结共繁荣
第四节 罗城生态扶贫的典型经验
一、党建+扶贫,汇聚乡村发展力量
二、挖掘生态资源,补齐短板弱项
三、点石成金,铺实致富道路
第五节 案例总结与展望
第五章 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的荔波样板
第一节 荔波生态扶贫的背景
一、“木头财政”和“煤炭财政”辉煌,加剧生态环境脆弱
二、生态扶贫出现,唤醒“绿色财政”希望
第二节 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崛起新路
一、五大举措齐搭台,生态扶贫展风采
二、全域旅游唱主角,生态产业助脱贫
第三节 荔波生态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经济效益显著
二、生态成果丰厚
三、溢出效应明显
第四节 荔波生态扶贫的典型经验
一、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发展出路
二、夯实生态基础,搭建资源平台
三、资源综合利用,助推扶贫新路
四、强化利益联结,提升内生动力
第五节 案例总结与展望
第六章 生态扶贫的主要成效与典型经验
第一节 生态扶贫的中国成就
一、助力脱贫,经济效益显著
二、生态保护成效明显
三、产生多重溢出效应
第二节 基于问卷调研的生态扶贫成效分析
一、调研概述与数据收集
二、生态扶贫成效分析
第三节 生态扶贫的中国经验
一、生态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诠释
二、弘扬优良传统、发挥地域特色、突破固有思维是生态扶贫取得成果的根本动力
三、坚持系统性思维,统筹生态扶贫、农村深度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
第七章 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第一节 生态扶贫后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各地区自行探索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面临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脱贫攻坚形成的生态资产,面临如何进一步盘活、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发挥效益的问题
三、生态扶贫形成的有效组织模式,面临如何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的问题
第二节 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建议
一、协调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二、加强生态治理法治体系的整体性建构,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三、促进生态保护专业化,夯实农村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四、培育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生态经济
五、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绿色发展资本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