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达国家推进新兴信息技术与中小企业融合的模式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中小企业的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热点和难点问题。APEC于2017年12月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呼吁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近几年,发达国家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中小企业融合问题上频频发力:美国启动“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大力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工业互联网;德国实施“中小型企业数字化改造计划”,依托工业4.0战略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日本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启动“工业价值链计划”;英国“数字经济战略”借助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开放共享和信息经济多领域公私企业合作,激励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滞后,还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红利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如何构建合适的路径和机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我国中小企业深度融合,驱动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培育新动能、实现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当前,学界围绕“信息技术与企业融合”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笔者对搜集到的2020年以前的国外文献355篇、国内文献773篇进行分析,认为该领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表1-1)。
1.内涵
信息技术引发了现代企业管理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吴晓波等,1994),信息技术与企业的融合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及相关资源,进行内外部改革创新,提升竞争优势(Ragin,2000;Rohrbeck et al.,2009)。企业内部,主要利用信息技术,从战略、管理和操作三个层面进行内部改革创新(张爽,张阳,2006),调整企业战略、重组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推动企业创新、完善售后服务(付沙,2008),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逻辑和企业文化的互联网化转变(郭庆然,2009)。外部融合是指信息技术通过改变行业结构、创造新的竞争方法或者新的商业模式来影响商业活动(Moore,1993)。信息技术的强外溢性推动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吴凤羽,许焱,2006),推进了产业价值链结构的优化重组,重构了企业与客户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余伟萍,崔苗,2003),强化了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以及跨区域、跨产业的联合发展(张群洪等,2009),实现了后发企业的技术变革和对领先企业的技术性跨越(刘立娜,于渤,2017)。
2.模式及路径
企业层面,Pope(1980)提出了包括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信息系统进展模型,随后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信息化阶段、模式和路径的研究。信息技术与企业的融合一般经过基础层向业务层再向战略层的发展路径(肖静华等,2011),从信息技术应用视角可以划分为基础设施建设、独立应用、复合应用以及协同创新等几个阶段(工信部,2020),从融合领域视角可以划分为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市场融合等几个阶段(Moore,1993),对应着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市场融合等几种模式(周鹏,2011)。
产业层面,信息化技术驱动了产业业态变迁,通过推动传统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传统商业模式的信息化改造、培育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培育商业发展新模式等几种途径(周宏仁,2008),重构了传统的产业生态系统,甚至产生了“新产业生态系统”(王大林,杨蕙馨,2016)。
区域层面,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大(郑晔,钟昌标,2002),信息交易费用的急剧衰减影响了企业集群治理合约,进而影响区域集群网络结构的变化(刘冰,2006)。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可将信息技术与企业在区域层面的融合模式分为企业-产业互动模式、区域集群模式、挑战-应对模式、雁行模式、政府主导模式等(金江军,2012)。
3.影响因素
从不同研究视角,可以对影响信息技术与企业融合的因素进行不同维度的划分。从系统研究的视角可以将影响因素分为动力因素、支撑因素、环境因素(吕永卫,巴利伟,2014)。从研究范围视角可以将影响因素分为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微观因素(朱婧,2012)。大部分学者通常将信息技术与企业融合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企业内部专业化人才、信息化投入、企业战略导向、企业员工接受度、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等都对融合产生了较大影响。外部因素包括IT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相关产业中介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求、专业化人才池、支撑环境、创新氛围等(胥军,2008)。
4.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法包括信息化指数法、赫芬达尔指数、行业专利数(Youndt et al.,2004)、产品销售额等。
一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基于融合度评价的视角,如根据融合的广度、深度及融合的效益,或根据融合的就绪度、成熟度、贡献度,设计指标体系测度融合水平(龚炳铮,2008;张星,2012)。
另一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视角,如企业的信息化质量、协调系统建设水平、系统应用水平、信息化环境、效益指标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李玫,2009;尹睿智,2010)。
5.推进政策
宏观政策主要围绕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创新激励、风险防范、信用体系建设、安全保障、投融资体系等内容提出宏观引导思路以及推进工程和措施(许光鹏,郑建明,2011;王金杰,2008)。中观政策主要围绕区域和产业提出激励性政策,设计推动区域产业重组、区域创新网络优化和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肖静华,2007)。
微观政策主要围绕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和转型升级,提出企业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管理、安全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措施(金江军,2009)。
目前,国内外对信息技术与企业融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模式、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大部分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特定产业或特定区域内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细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目录
第1章 发达国家推进新兴信息技术与中小企业融合的模式 1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
二、发达国家推进新兴信息技术与中小企业融合的代表性模式 6
三、对我国的启示 11
第2章 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中小企业创业模式研究 15
一、互联网+服务类创业模式 15
二、大数据类创业模式 26
三、智能硬件类创业模式 36
第3章 以新兴信息技术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42
一、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模式 42
二、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4
三、以新兴信息技术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46
第4章 以数字化赋能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50
一、用数字化赋能疫情下的中小企业 50
二、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52
三、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54
第5章 以开发区(园区)数字化改造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56
一、加快开发区(园区)数字化改造的现实需要 56
二、浙江省开发区(园区)数字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57
三、加快开发区(园区)数字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59
第6章 基于“互联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3
一、“互联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63
二、浙江省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64
三、“互联网+”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67
四、强化“互联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67
第7章 以数字经济为主导推进“标准化+”行动 71
一、面向“一带一路”加快浙江制造“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71
二、面向“一带一路”推进浙江制造“标准化+”的成效与不足 72
三、制造业标准化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74
四、以数字经济为主导加快浙江制造“标准化+”的新思路、新举措 75
五、以数字经济为主导加快浙江制造“标准化+”的建议 77
第8章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驱动信息经济发展 79
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79
二、互联网+人工智能对信息经济的驱动作用 81
三、以互联网+人工智能驱动杭州信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84
第9章 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提升核心企业绩效 88
一、理论背景 89
二、研究设计 93
三、实证研究与结果 100
四、结论 104
第10章 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107
一、研究基础 107
二、FJSP介绍 108
三、算法设计 110
四、案例研究 112
五、结论 114
第11章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公交系统设计 115
一、研究基础 116
二、基于物联网的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调度控制系统 117
三、数学模型及求解算法 122
四、评价和实验结果 128
第12章 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提升城市竞争力 138
一、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8
二、国内领先城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做法与经验 139
三、进一步做大做强物联网产业,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 141
第13章 用区块链做好疫情网络舆情风险防范 144
一、疫情期间网络舆情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144
二、相关经验借鉴 146
三、用区块链做好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和建议 147
第14章 用区块链和大数据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治理体系 149
一、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 149
二、用区块链健全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治理体系 151
三、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提高网络舆情治理能力 153
四、用区块链和大数据加强网络舆情风险防控 155
第15章 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 157
一、国内外领先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57
二、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存在不足 162
三、对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议 164
第16章 国内外人工智能关联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167
一、发达国家人工智能关联产业发展模式 167
二、国内人工智能关联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71
三、对我国的启示 174
第17章 美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及启示 176
一、美国白宫发布人工智能报告的概况 176
二、美国政府支持发展人工智能的主要策略与政策 177
三、对杭州制定人工智能战略的建议 179
第18章 加快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的思路与对策 181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181
二、杭州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势 186
三、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重点 189
四、加快培育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的对策 192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