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民俗学介入社会工作的方法与路径案例 1
一、背景 1
二、帮扶方式 2
(一)民俗学的实践范式 3
(二)行动过程理论 3
(三)民俗学范式与行动过程理论综合运用的意义 4
三、扶贫村基本情况 5
四、实践过程 6
(一)良俗的边界:寄人篱下的“懂事”6
(二)恶习的拐点:小品《懒汉脱贫》11
(三)地方传统文化的DNA:《斑鸠调》《山歌串烧》《马前托孤》18
五、成效 24
(一)路径和方法 24
(二)评估 24
六、反思与建议 26
(一)优势:民俗是老百姓的心声 26
(二)特点:民俗学的实践范式是学科理论的检验场 26
(三)挑战:对民俗特性边界的把握 27
(四)解决路径:民俗谱系跨越性的存在是资源链接的源泉 28
七、结语 28
第二章 贫困农村社区老年自组织培育的实践案例 30
一、引言 30
二、理论与研究方法 31
(一)理论与相关概念 31
(二)研究方法 33
三、社会工作介入犡村老年自组织培育的实践过程 34
(一)项目缘起与背景 34
(二)村落概况与需求分析 35
(三)社会工作介入下的X村老年自组织培育 38
四、成效总结 48
(一)个体层面 48
(二)社区层面 50
五、反思 52
第三章 女性主义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增能实践的
行动研究案例 55
一、理论视角 56
二、研究方法 58
三、犓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工作增能实践过程 60
(一)接案: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落地 K 村,初步了解 K 村的基本
情况 60
(二)预估:扎根社区,倾听女性故事,了解她们所面临的问题 61
四、总结与反思 70
(一)向增能视角的转向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70
(二)个人层面的意识觉醒需要融合场景化和过程化的服务方式 72
(三)尊重差异、发展互惠性关系是增能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层面
改变的突破点 73
第四章 家庭功能缺失与留守儿童可行能力贫困治理
案例 75
一、问题提出 75
二、留守儿童可行能力贫困治理: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77
(一)理论基础:可行能力贫困理论与多中心治理理论 77
(二)分析框架:联结可行能力贫困理论与多中心治理理论 79
三、家庭功能缺失与留守儿童可行能力贫困的生成 80
(一)家庭功能缺失 81
(二)留守儿童可行能力贫困的生成 84
四、多元主体关爱服务体系建构与留守儿童可行能力贫困治理 86
(一)构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86
(二)留守儿童可行能力贫困的有效治理措施 91
五、结论与思考 92
(一)结论 92
(二)思考 93
第五章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文化供给的实践探索
案例 94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 94
二、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97
(一)公共产品理论 97
(二)行动研究 97
三、社会工作介入犛村公共文化供给的实践过程 99
(一)项目缘起及专业关系的建立 99
(二)公共文化问题和需求评估 101
(三)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动员 104
(四)公共文化建设的社区自助 105
(五)公共文化活动的反响 107
四、结论与反思 108
(一)社会工作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供需的有效对接 108
(二)公共文化供给的持续性问题 110
第六章 双重视角与复合领域:高校社会工作反贫困的
行动逻辑与结构困境案例 112
一、引言 112
二、基于“嵌入性”和“结构—行动”双重视角的问题研究 113
三、介入与过程:复合领域中社工的行动实践 117
(一)项目缘起与背景 118
(二)企业需求与项目预估 120
(三)社工计划与介入 121
(四)项目评估与收益 122
(五)项目结案和反思 123
四、干预与冲突:高校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工作的结构性困境 125
五、融入与共识:价值认同中的集体行动自觉 128
第七章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的实践
研究案例 131
一、研究背景 131
二、文献回顾 132
三、社会工作介入犛村脱贫的实践过程 135
(一)项目背景 135
(二)横峰县S村简介 135
(三)横峰县S村存在的问题 136
(四)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的思路:预防贫困和家庭抗逆力
培养 137
(五)家庭抗逆力培养:个体、家庭保护性资源的挖掘与培养 139
四、基于家庭抗逆力理念的社工扶贫项目的反思与局限性 143
(一)基于家庭抗逆力理念实践的反思 143
(二)家庭抗逆力理念在反贫困中的局限性 145
第八章 多元主体协同助力社会工作教育扶贫落地生根
案例 146
一、引言 146
二、理论视角与工作方法 147
(一)理论视角 147
(二)工作方法 150
三、内蒙古工业大学社会工作教育扶贫项目实践过程 151
(一)项目缘起 151
(二)项目背景 152
(三)项目实施地点 152
(四)项目实施对象的特点 153
(五)需求调研 154
(六)方案设计 155
(七)服务介入 156
四、成就总结 166
(一)对象改变 167
(二)社会影响 171
五、反思及建议 174
(一)社会工作教育扶贫需要嵌入 174
(二)社会工作教育扶贫的过程就是结果 174
(三)社会工作需要自己的扎根理论 174
第九章 社会工作参与贫困地区老年人群社会支持体系
构建的实践案例 176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76
二、相关概念界定 177
(一)社会支持体系 177
(二)贫困 178
三、研究文献综述 179
(一)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179
(二)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作用 183
(三)建立并完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 184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85
四、贫困与社会支持体系关系论证 186
(一)贫困与社会支持体系 186
(二)贫困人口社会支持体系的功能 188
五、贫困人口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实践路径 190
(一)社区营造与实践 190
(二)群体干预与实践 191
(三)家庭干预与实践 191
六、推动贫困人口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案例 192
(一)案例背景 192
(二)项目实施地点的选择 192
(三)项目实施对象的特点与需求评估 193
(四)服务方案理论假设与设计理念 194
(五)服务方案实施过程简述 196
(六)小组评估 200
(七)反思与讨论 203
(八)缺陷和不足 205
七、社工在推进贫困人口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中的优势 206
(一)调动组员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其成为打破文化偏见的
“使者”206
(二)扮演观察者和挖掘者的角色 206
(三)扮演“工程师”的角色,构建组员支持网络,使组员激发自我
潜能
第十章 社会工作参与贫困地区困境儿童职业生涯教育
实践探索案例 208
一、研究背景 208
二、理论视角与实务方法 208
(一)优势视角理论 208
(二)人本主义理论 209
(三)参与式教学 210
三、社会工作参与 犠 县困境儿童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过程 211
(一)项目前期筹备 211
(二)项目实施地点的选择 211
(三)项目实施对象的特点 212
(四)服务方案设计 213
(五)社会工作介入 213
四、项目成效 220
(一)了解职业与改善学习状态 220
(二)制订优势为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计划 220
(三)推动“1+N”教育扶贫模式的开发 221
五、总结与反思 221
第十一章 教育扶贫背景下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发展实践研究案例 224
一、问题的提出 224
(一)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224
(二)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 225
(三)政府购买服务为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补位 226
二、理论视角 227
三、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小组活动实施过程 228
(一)项目背景 228
(二)社工主动沟通,创建空间载体:“青春健康教育大讲堂”230
(三)社工积极引导,推动小组发展:“知识+态度+技能”的性
与生殖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232
四、效果评估 236
五、结论 239
主要参考文献 242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