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业生产
1.1 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和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解释,农业总产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终成果。农业总产值反映了辖区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周期性特点,农业总产值统计采用“产品法”核算,即用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的价格算出,*后将所有农产品的产值加总得到农业总产值。
表1-1为2000~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农业总产值。在空间维度上,各城市间的差距不太明显;在时间维度上,各城市农业总产值总体上稳定增长。从表中可见,除南通市外,所有城市农业总产值都不超过500亿元,且大部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其中,上海市、无锡市和嘉兴市自2013年以后呈下降趋势。
表1-1 2000~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农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注: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和无锡市2004年前部分年份数据未收集到,故空缺
1.1.1 从数字看形势
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农业总产值为60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区域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83%。其中,上海市农业总产值为261.59亿元,占比为4.31%;江苏地区农业总产值为3365.83亿元,占比为55.48%;浙江地区农业总产值为2439.41亿元,占比为40.21%。16个城市中,江苏省南通市以727.03亿元居第一位,浙江省湖州市以221.72亿元列*后一位。区域农业总产值占比10%及以上的城市仅南通市。从地区内部来看,江苏地区南通市、扬州市和南京市分别位列前三;浙江地区台州市、宁波市和杭州市分别位列前三(表1-2)。
从2000~2017年各城市农业总产值增长的状况来看,除上海市以外,其余各城市2017年的农业总产值均比2000年增加1倍以上,其中南京市增加超过3倍。
表1-2 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农业总产值及增长情况
注:由于部分城市2000年数据缺失,在计算增长倍数和年均增长率时,扬州市以2003年为起始年,镇江市和泰州市以2001年为起始年
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平均农业总产值为379.18亿元。其中,江苏地区的南京市、苏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和浙江地区的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8个城市高于平均水平,其余8个城市低于平均水平,如图1-1所示。高于平均水平的8个城市的农业总产值为3969.45亿元,占长三角核心区农业总产值的65.43%。
图1-2为2004年、2010年、2017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年农业总产值情况。图中显示,2004~2010年各城市农业总产值都有所增长,2010~2017年部分城市增长有所放缓,如湖州市和嘉兴市,上海市则出现下降。
图1-1 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农业总产值与平均值比较
图1-2 2004年、2010年、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农业总产值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农业总产值,单位为亿元
1.1.2 从增速看发展
2004年后,长三角核心区农业总产值总体呈波动上升状态,由2004年的2426.6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6066.8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30%。根据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2000~2017年农业总产值的情况,上海市在2000~2013年处于增长状态,并在2013年达到历年*高,为323.4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14%,自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
图1-3为2000~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主要城市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图中显示,上海市农业总产值在2013年达到*大值,此后持续下降;南京市和杭州市持续上涨,南京市于2016年超过杭州市;湖州市变化较为缓慢;南通市显著高于其他城市,且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图1-3 2000~2017年长三角核心区主要城市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图中主要城市选择标准在于上海市为直辖市、南京市与杭州市为省会城市,需包含在内,南通市和湖州市分别是2017年的*大值和*小值,具有比较意义
如图1-4所示,江苏地区农业总产值由2004年的1167.4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365.84亿元,13年间增长了1.88倍,年均增长率为8.49%;浙江地区农业总产值由2004年的1010.3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439.40亿元,13年间增长了1.41倍,年均增长率为7.02%。分地区来看,江苏地区农业总产值和年均增长率相对较高,浙江地区在农业规模和年均增长率方面均低于江苏地区。
图1-5显示了2005~2017年上海市、江苏地区、浙江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其中,上海市农业规模较小,且增长率波动明显。上海市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在2008年达到9.52%的增长高峰,随后不断下降,直至2013年接近于0(比上年增长0.54%)。其后,上海市农业总产值进入负增长期,且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014年的-0.39%下降到2017年的-8.24%)。这一事实表明,非农产业的持续扩张是新时代以来上海市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趋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