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与施策效率--中国证据及启示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823929
  • 作      者:
    作者:贺立龙|责编:初少磊//赵蕾//杨梅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贺立龙,男,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创新人才综合培养班经济学专业(2000-2004),先后获得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2007)、博士(2011),四川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2009-2010)。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院985工程与学科发展办公室主任兼科研秘书,理财者协会指导老师,四川大学2011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边疆经济学硕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全面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人类发展减贫事业的里程碑,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成就。
  国际上减贫理论、方案丰富多样,精准扶贫思路、方法由来已久。唯有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方略,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领导下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减贫道路优势分不开的。
  依托“中国之治”的政治动能和制度优势,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耦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功效,走发展脱贫与兜底扶贫融合之路,针对结构性贫困痼疾,精确瞄准、有效施策,确保高质量脱贫——是为精准扶贫中国样本的政治经济学涵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与施策效率:中国证据及启示》:
  第二,边远深度贫困县短期内难以补齐基建与公共服务短板,“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实效待评估,精神脱贫存在反复,应进一步精准识贫,找出短板和弱项,综合破解多维贫困。
  地处高寒藏区的深度贫困县,如地处四川藏族聚居区的甘孜州石渠县、德格县,海拔高、气候恶劣、地质灾害多发,基建难度大、成本高,仍面临较大基建资金缺口;地处大小凉山彝族聚居区的深度贫困县地域辽阔,贫困村落散布且远离县城,交通基建任务繁重,部分村庄地形复杂、山高路陡,通电通网工程难度大、风险高。这些地区即使接人高速公路,内部基建及公共服务短期内也难以建设成网,制约了脱贫退出的质量与稳定性。“两不愁三保障”尽管做到政策全覆盖,但现实成效受到贫困户异质性因素影响,如存在学前教育缺失、因病失学、就医难、建房负债等单一政策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未来除继续完善区域内基建网络外,还应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现实短板,综合施策,破解多维贫困。增加乡村教师编制,提升待遇,同时强化学前教育;在民族地区进一步做好普通话培训,解决技能培训中的语言难题;进行感恩教育,坚决遏制极端宗教势力、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通过教育培训,实施“务工经商、自主脱贫”二次精神脱贫行动。
  第三,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隐性贫困人口、临界非贫困户与“踩线”脱贫户,进行双向动态识别与精准长效施策,缓释生计脆弱性,管控返贫风险,防止“悬崖效应、福利陷阱”。
  例如,在四川藏族聚居区、彝族聚居区深度贫困乡村,仍有三类特殊贫困群体亟待关注。一是隐性贫困人口。经过几轮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对贫困户基本做到了精准识别,但仍有一些特殊贫困人口“嵌隐”在非贫困户或脱贫户家庭内部,形成隐性贫困。二是临界非贫困户或边缘贫困户。这类家庭收入在官方贫困线以上,未达到建档立卡标准,但又处于贫困边缘,大多是半、弱劳动力家庭,或者劳动力健全但缺少文化技能的家庭,生计脆弱性明显,一旦家庭支柱遭遇变故将“落入”严重贫困。三是“踩线”脱贫或低质量脱贫家庭,即收入勉强达到脱贫线,“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但是收入单一,对政策依赖大,未形成可持续生计能力。除了兜底脱贫的无劳动力家庭,一部分靠短期产业扶持或物质帮扶的健康劳动力家庭,一旦产业经营失败或扶持政策退出将返贫。临界非贫困户和“踩线”脱贫户作为主要的高返贫风险群体,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现象较多。根据课题组抽样调查,藏族聚居区和彝族聚居区踩线脱贫户约占到脱贫户的20%,若考虑多维贫困度量,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针对隐性贫困人口、临界非贫困户与“踩线”脱贫户三类贫困群体,应借助线上线下识别与管理手段及工具,进行双向动态识别与精准长效施策。在识别上,三类群体贫困,带有隐匿性、复杂性、多变性,从上到下识别难度大、成本高,可进行“双向、动态”识别机制设计:一方面,官方提供贫困户主动申报程序与标准,由潜在的三类贫困户自下而上主动申报,官方构建“欺诈”申报惩戒机制,避免申报者恶意申报浪费资源;另一方面,扶贫管理机构也可由上而下,对三类贫困户进行识别。通过双管齐下、相向而行,实现精准、高效、动态识别。在施策上,基于贫困类型的分类识别,贫困成因的精准剖析,进行靶向施策、生计赋能,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供生产与务工经商技能及机会,实现可持续脱贫,如建立大病救助的长效机制和医疗保障的普惠性机制,防控非贫困户因病返贫。
  精准识别隐性贫困人口、临界非贫困户与“踩线”脱贫户,为之生计赋能,使之高质量脱贫,是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理念、精准脱贫政策公平性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相比,I临界非贫困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相比,甚至不同领导干部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之间,因帮扶政策、投入以及帮扶能力的不平衡,从基建与产业帮扶到“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支持存在差距,出现一定程度的“悬崖效应”。悬崖效应的存续、固化或加剧,可能降低贫困户对帮扶政策的满意度、认可度,影响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脱贫攻坚事业的支持,也易诱发争当贫困户、依赖政策生存的“福利陷阱”。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中国特色精准扶贫研究:历史意义、时代价值与全球影响
1.2 瞄准穷人与有效施策:扶贫“精准”的经济学释义
1.3 瞄准机制与施策效率:研究命题的提出
1.4 性质-目标-路径-制度:扶贫与脱贫结构化耦合的研究框架

第2章 精准扶贫的学术史脉络与研究动态
2.1 贫困的经济本质与有效解决:基于经济理论考察及流派比较
2.2 从普惠到精准:精准扶贫理论命题的形成与国际进展
2.3 瞄准与施策:中国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2.4 本章小结与本书的研究起点

第3章 瞄准与施策:精准扶贫中国范式的结构性解析
3.1 异质性贫困陷阱发生与摆脱:精准扶贫的结构性释义
3.2 异质性贫困的结构化度量与精准扶贫的瞄准机制
3.3 扶贫成本、脱贫质量与精准扶贫的施策效率
3.4 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解决:扶贫赖以精准有效的“中国之制”

第4章 穷人更能从帮扶中受益吗:扶贫瞄准与施策的成效检验
4.1 农户生计方式选择及脱贫成效:进城务工与留乡参与产业的比较
4.2 易地搬迁扶贫的精准性与成效:兼论农户搬迁之后的产业惠及
4.3 金融扶贫的精准性与成效:对信贷益贫与小额贷款扶贫的分析
4.4 以改革创新盘活土地资源的精准扶贫效应:以宅基地为例
4.5 来自市场的减贫动能:上市公司扶贫行为偏好、特征及动机
4.6 社保支撑脱贫的精准性及影响因素:基于村户调查的分类检验
4.7 信息贫困、信息帮扶与脱贫成效:来自重庆市云阳县的调研分析

第5章 从精准扶贫到精准治贫:返贫风险防控与相对贫困施治
5.1 相对贫困的含义、度量及治理:一个文献考察
5.2 2020年之后的贫困治理:返贫风险与相对贫困的精准管控

第6章 从中国方案到全球启示:精准扶贫的制度优势及影响力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准扶贫制度优势与脱贫效能
6.2 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全球启示及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