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到原生态(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当代阐释)(精)/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文库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20182
  • 作      者:
    作者:宫敬才|责编:符爱霞|总主编:杨耕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宫敬才,1954年生,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经济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求是》《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9部,其中代表性著作是《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微观研究》《重建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研究》。曾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三次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经济哲学客观存在于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是介于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内容规定和研究方法。本书以文献实证、理论逻辑分析、方法论真相还原和思想内容比较等方式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思想资源。
展开
精彩书摘
《回到原生态―――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当代阐释》一书共由七部分构成,试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论说马克思经济哲学这一提法指称的具体性 内容。内容展示过程试图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 研究对象,完全可以作为边缘性、交叉性学科而存在。它与马克思哲学 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是它们的内生变量,又 以独具特色的内容表示自己的存在。
导论为第一部分,试图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意义上界说马克思经 济哲学这一提法。界说过程主要解决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何谓这 三个问题,此为一个学科确立自身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界说过程中 触及一系列与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指称内容相关联的理论问题,目的是 说明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在文献、理论和历史三个方面存在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第二部分由第一、二章构成,试图在文献实证意义上说明马克思哲 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揭示马克思哲学和马 克思政治经济学互为内生变量的本质性特点,以此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 提法及其内容的经典文献根据。
第三部分由第三、四章构成,是第二部分内容的深化和具体化,试 图展示马克思经济哲学这一提法具体层面的内容。这样的内容源自马克 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以分散形式存在于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 治经济学文献之中,用传统哲学的元哲学分析框架加以梳理,马克思经 济哲学的学科性内容就能够以体系的形式出现于我们面前。这样的形式 表明,作为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马克思经济哲学完全可以教科书化。
第四部分由第五、六、七章构成,意在揭示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经 济哲学两种语境的巨大差别及其理论表现。在人们习以为常的马克思哲 学语境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中的大量哲学性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 在的机会,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具有独特理论价值的批 判、对劳动范畴广博而深邃的理解和对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性构建 可为例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例证就能够说明问题。方法论历史唯物主 义即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确实源自马克思文献,但它不是马克思历史唯 物主义思想的全部内容。在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更丰富的内容就会 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们源自马克思哲学文献,也源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文献,二者综合起来是劳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 思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五部分由第八、九章构成。像第四部分一样,这一部分也具有例 证性质。资本和资本家范畴像劳动范畴一样,在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 经济学文献中处于核心或枢纽的地位。它们具有深广的哲学性内涵,突 出表现是经济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辩证法,但在人们习以为常的马克思哲 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中,这样的辩证法失去了表示存在的机 会。这样的理论情势是一种警示,我们在研究马克思哲学时应顾及马克 思政治经济学文献,其中的政治经济学范畴、命题和理论是研究对象, 以便领悟和提炼其中极为丰富且具有巨大理论张力的经济哲学思想。
第六部分由第十章至第十三章构成。该部分侧重于马克思经济哲学 中元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内容,试图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实证的形式 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中的方法论内容极为丰富,人们习以为常的马克 思哲学忽略了其中的大部分,如理解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和让当事人出 场说话的方法,而对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的界定和说明,或是错 误,或是不准确。这样的内容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叙述所必需, 又极具哲学方法论意义。这样的意义告诉我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 中运用的方法是马克思哲学及其研究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第七部分由第十四、十五章构成。在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有一个 重要问题需要专门研究和讨论,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 题,这一问题在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演化历史中既突出又明显。青年时 期的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和领路人,《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众多且重要的恩格斯思想痕迹可为证据;中年后的恩格斯是马克思思想最权威的解释者和系统化者。《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三者可为证据。恩格斯 构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展示于人者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经济哲学在这种马克思主义哲 学语境中没有表示存在的理论逻辑空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理论状况? 马克思恩格斯二人的哲学分析框架不一样是最根本的原因。马克思的哲 学分析框架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恩格斯的哲学分析框 架是主观、客观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两种哲学分析框架之间存在重大差 别,这种差别在理论演化历史和理论逻辑展开两个方面都能被揭示出 来,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理论事实。
综上所述,该书试图把马克思经济哲学这一提法指称的内容以文献 实证的形式具体化。具体化后的结果明显可见,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是 马克思主义研究创新的学术生长点之一,马克思经济哲学是与马克思哲 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本质联系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这一学科是 对现有马克思哲学研究缺憾的弥补,此为回到原生态之谓。




展开
目录
导论 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定义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论
第一章 马克思哲学文献中的政治经济学“基因”——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证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秘密武器”
三、方法论中的政治经济学“基因”
四、结论
第二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中的哲学结晶——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分册)“序言”为例证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节点一: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
三、节点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四、节点三:原生态哲学文献载体的变迁
五、节点四:理解路径是关键
六、节点五:传统理解路径的奠基者
七、结论
第三章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性质
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哲学经济学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哲学性内容的存在形式
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一:逻辑前提论
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二:经济哲学本体论
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三:经济哲学价值论
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四:经济哲学历史观
九、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元经济哲学五:经济哲学方法论
十、结论
第四章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哲学基础的批判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制度前提批判
三、人学前提批判
四、阶级立场批判
五、方法论批判
六、结论
第五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劳动的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劳动的原型性质
三、劳动的历史性质
四、劳动的预设性质
五、劳动的创造性质
六、劳动的受动性质
七、劳动的技术性质
八、劳动的组织性质
九、劳动的法权性质
十、劳动的基础性质
十一、结论
第六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劳动历史唯物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命名问题
三、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
四、劳动哲学本体论
五、人学历史唯物主义
六、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
七、结论
第七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原生态语境
三、一般性理论语境
四、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五、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
六、结论
第八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资本家范畴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看待资本家的角度
三、资本家的职能
四、需要研究的问题
五、思想来源
六、结论
第九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资本的矛盾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表现形式与实际内容之间的矛盾
三、商品生产与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
四、财富生产与其内在本质之间的矛盾
五、消费中节约与浪费之间的矛盾
六、目标追逐与社会历史性后果之间的矛盾
七、结论
第十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释义
三、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中的“逻辑”
四、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中的“历史”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六、结论
第十一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理解方法及其性质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马克思对理解方法的界说
三、理解方法的性质
四、结论
第十二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独具特色的经验主义哲学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形成过程
三、充分地占有材料
四、分析演化过程
五、探寻内在联系
六、关注细节
七、结论
第十三章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让当事人出场说话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让当事人出场说话是方法的根据
三、运用让当事人出场说话方法的社会和学术背景
四、运用让当事人出场说话的例证
五、结论
第十四章 恩格斯与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何谓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
三、青年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启蒙者和领路人
四、中年及以后的恩格斯是马克思经济哲学体系的忽略者
五、结论
第十五章 比较视域中的恩格斯哲学分析框架与马克思哲学分析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说明
二、恩格斯的哲学分析框架及其特点
三、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框架及其特点
四、两种哲学分析框架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