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致力于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善知识体系,探索善与经济的联系,将其运用于中国丰富而生动的慈善事业发展以及与世界融合的历史性进程中。有利于社会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的融合拓展。
知识生产方式转型与善经济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低下的年代,人们不可能将厕所革命与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公共政策来实施。但到了人均 GDP 1万美元以后,人们的理念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个城市甚至乡村的厕所建设水平成了文明的一个标志性指标。这种现象表明,知识的内容已经产生了重大转型!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首先是知识的功能日益广泛经济化,产生出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次是科学技术,再就是文化艺术与旅游业,甚至大健康的知识,都开始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产生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健康 产业”“养老产业”“教育产业”“文化产业”等概念与相应的产业。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本身也变得日益经济价值化了,平台与流量完全可以成为重要的商业指标!甚至社会知识也在更新,社会服务、社会工作也出现了产业化趋势!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潮流。
面对知识经济的潮流,也许人们会发出感慨:社会价值不再存在,一切都要通过金钱来衡量!确实,甚至人们在讨论旷世的艺术品、国家的珍宝时,也都要用价值连城或者一定数量的货币来判定。
但是,人们无须担心的是,人的物质消费确实有边界,在一定的界限之外,金钱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最为典型的就是金钱与健康的关系,因为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无论用多少金钱,都不可能无限地延长健康的生命!而当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到不再担心温饱,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是追求健康与高品位的生活的时候,以精神生活为主导的社会价值就开始改变知识经济的逻辑,人们开始思考美好生活的定义,并探索美好生活的创造。于是,知识结构、知识的价值、尤其是知识的生产方式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审美观与伦理观念确实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从一般知识形态而言,知识生产方式转型首先表现为,死记硬背的知识学习方式与斗争型的知识日益不太适合生活的需要,人们更多地需要活知识、建设型的知识。
在商业领域,你死我活式的恶性竞争正在转化为大家共赢、你活我也活大家都要活的更好的良性竞争。相应的经济理论就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自由竞争的赛道特别需要建立起新的社会责任底线与道德规范。无论是各个企业和群体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如果缺乏更为广阔的天下观,只想制造麻烦,不管理由有多少,都会遭到多数人的反对。意识形态正在朝向宽容、包容、多样性、共生共荣的格局发展!只是被动地吸纳知识,而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生动诠释,不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指导效能,就不会为大众所接受。
世界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开始接受一个逻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如何生产建设型的知识,如何将死知识变为具有创造力的活知识,确实在考验着人类的智慧!
即使在教育领域,教育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与周期正在深刻转型。那种背诵考试题即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方法正在受到考验。记忆与欣赏和陶冶情操开始深度结合。通过反复训练大量的作业题以达到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方式在中国的“双减”政策之下已经开始得到有力遏制。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新事物不断出现,仅信息技术一项,就需要人们不断学习和适应,人类正在被迫接受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制度也开始接受老年人攻读学位的申请。这样一个具有活力的学习型社会,更能够展示出人类生命力的多姿多彩。
导论 经济学视角下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关系
第一章 人类发展的新高度
第二章 善经济的基本逻辑:社会价值引领经济价值的趋势
第三章 善与经济
第四章 天命、使命与善经济
第五章 善经济的形态:知识经济与社会经济的融合
第六章 善经济的结构:多元体制深度融合的共同体
第七章 贫困问题的善经济逻辑
第八章 社会创新:善经济的加速器
第九章 善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机制转型的挑战
瞻望:从善经济到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