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归本我(论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重建)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8214599
  • 作      者:
    作者:马良华|责编:赵静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良华,男,1962年出生,浙江嵊州人,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增长、金融管理、产业经济及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代表性的著作有《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农业发展》(2004)、《大国现代经济增长的因果探源》(2014),是“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及“系统动态时空区分理论”的创建者。本书是其在科学哲学特别是经济学认识论、方法论这一基础理论领域的研究拓展和创新力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一部整体意义上的原创性学术专著,《回归本我:论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重建》针对经济学研究中所面临的科学性诟病,通过对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评述,以对科学哲学中的若干基本问题的逻辑思辨及研究作为切入点和基础,揭示和指出了经济学研究中所存在的科学性危机的认识论始源,认为只有通过科学认识论在一般层面及学科层面研究的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对经济科学本我特性及其与自然科学之间本质区别的深入研究,根据经济科学的本我特性来重建经济学方法论,才能增强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特征。
  为此,《回归本我:论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重建》围绕这一立论对科学认识论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对经济学认识论特别是经济科学的本我特性及其与自然科学所存在着的本质区别进行了深入的拓展研究,对科学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逻辑思辨,对现有的经济学方法论所发生的对于经济科学本我特性的偏离、存在着的误区及其主要表现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科学性重建的路径、内容、方法和原则。
展开
精彩书摘
  《回归本我:论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重建》:
  (二)经验数据的性质及其决定因素
  经验数据中所反映的事物特征的可依循性,取决于事物的类性质。由物理属性或弱心智属性决定的事物,表现出很强的可重复一致性特征,所以具有较强的可依循性。由心智属性决定的事物,其所涉及的心智属性元素越多,变数越多,不确定性越大,越不具有可重复一致性和可依循性,只有在对事物严格进行时间和空间属性上的类约束基础上,才能增强其可重复一致性和可依循性。
  不同科学领域的经验材料或者数据反映了不同性质的事物信息和逻辑。对此,米塞斯指出,“自然科学也是处理过去的经验。每个经验都是过去事情的经验,绝没有发生在将来的经验。但是自然科学所赖以成功的经验是试验出来的,在试验中各个变动因素可以分隔地来观察。用这种方法累积起来的一些事实可以用来归纳。归纳法这个推论程序已证明有它的实用性,尽管在认识论方面,还有未圆满解决的问题”,而“人的行为学所必须处理的经验,总是一些复杂现象的经验。人的行为不能在实验室里做试验。我们决不能做到使其他一切因素保持不变而只观察一个因素的变动。历史经验,也即一些复杂现象的经验,决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为我们提供一些经过了隔离的试验的‘事实’。历史经验所传达的消息不能用来作为理论建构的材料,也不能作为预测将来的根据。每个历史经验都会有种种解释,而且事实上是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释它”。
  经验数据是某些历史状态的量化或者记载、记录,是使得一些经验事实得以描述的经验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或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的路径或方法生成,或通过测量、测算或估算、推算等方法形成。如前所述,经验数据是否包含着有用信息或者价值,既取决于人及其所拥有的技术手段条件、生成的路径和方法,又取决于其所对应的事物特性。经验数据能够反映什么样的信息或者逻辑,取决于经验数据的类型特征及其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经验数据中的信息和逻辑,就是经验数据中所包含的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作用或影响及程度、因果或联系,一致的或不一致的特征,或者自然物质的逻辑、行为逻辑和语言逻辑等等。
  当然,不应忘记,经验数据同样具有层次性,每一系统层次都有其对应的数据,数据所反映的因果性质同样取决于其所对应的要素(因素)在系统中的层次及性质。数据同样不过是其所对应事物的数量化而已。
  在因果关系中,既存在着系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静态联系,也存在着动态变化的关系。其意义在于,前者反映了系统要素之间的分布与系统整体状态之间,或者微观系统与宏观系统之间的联系;而后者则反映了纵截面意义上彼此相连系统状态之间的变化关系。而决定这些纵横关系的则是事物本身不同的规定性,例如,自然物质的规定性,经济事物的逻辑规定性,行为的逻辑依据。这是任何规律性现象得以可一致依循性解释的基础。
  经常,运用经验数据进行科学研究时,还会面临着数量与质量上的区分难题,相对而言,事物的数量化比较容易,而质的区分和量化则要困难得多。但事实上,质的差别经常是导致结果状态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冠以相同名称或者标记的事物之间,尽管数量上相等,但质的区别所导致结果的差异可谓天壤之别。同样一项发现或者发明专利或者一部著作或者一篇论文等等,有的价值连城,有的如同鸡肋甚至垃圾,其价值和意义截然不同。特别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事物之间经常难以进行客观的质的量化区分,难以客观折算,只能通过主观评价。而实际上,由于认知上的局限,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认识到一项具有很大价值的重要理论创新呢?
  经验数据并非能够自然生成,而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产物。人类想要获得经验数据,必须借助于思想、知识、感官、技术手段和方法。即,这种量化是建立在研究者对于事物的客观存在的知识积累、某些先验性思想和认识判断之上的,“假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没有这种知识基础、思想和认识判断甚至想象等,摆在人们眼前的客观事实,通常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其所对应的也是杂乱无章的数据。
  经验数据能否有效地反映事实,是否具有有用或有价值的信息,取决于以下多个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
展开
目录
导论:我为什么要,以及如何撰写本书

第一章 经济事实的存在方式及其认识抽象
一、经济事实的性质和类型
二、对经济事物的认识抽象
三、经济事物的规定性
四、经济事物的系统和结构
五、经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六、经济事物的本质与现/形式
七、经济事物的核心问题和核心逻辑

第二章 现代经济学面临的危机及其出路
一、现代经济学面临的危机
二、经济学科学性危机的本源和解决

第三章 经济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二、经济学研究的目的
三、经济学研究的类型和问题指向
四、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事物
五、经济学研究的复杂性和挑战

第四章 经济科学为什么不同于自然科学
一、研究对象的特性不同
二、研究特征上的显著区别
三、为什么这两类事物会有不同的时空特征
四、经济学认识论发生错误的始源

第五章 经验材料和经济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与逻辑
引言
一、经验事实和科学事实
二、经验数据的类型、性质和价值
三、经济事实中经验数据的形成和性质
四、经济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及其类型
五、经济数据中存在有用信息的条件
六、什么样的经济数据中存在着规律性的特征信息
七、经济数据中有用信息和逻辑得以科学发现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 科学一致性及其在经济科学中的反映
一、科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二、科学性之可一致依循性特征和意义
三、系统一致性参照体系或标准
四、系统一致性逻辑
五、经济科学中的科学一致性反映
六、具有可操作意义的理论可一致性依循及其时空特征

第七章 现代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歧路和局限
一、现代经济学方法论概要
二、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歧路
三、非主流经济学派的方法论及其局限性

第八章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科学性回归
一、什么是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科学性回归
二、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同一性和差异性
三、经济学研究何以获得和反映科学特性
四、经济学理论抽象的特征和科学性表现
五、应用经济研究的科学性规范
六、经济研究成果的价值评估

第九章 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基础和检验
一、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基础
二、微观层面的科学性基础
三、宏观层面的科学性基础
四、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性检验

第十章 对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