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经由汉学名家杜希德悉心指导而写就的历史佳作:本书是军事历史学家大卫·格拉夫将自己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论文进行通俗化加工而成的历史作品,而杜希德是格拉夫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委员。
2. 作者大卫·格拉夫是美国知名的中国军事史研究专家:格拉夫是美国《中国军事史》(Journal of Chinese Military History)杂志主编,担任过美国“中国军事史学会”的秘书,学术专长即为中古军事史。
3. 写法新颖、中国军事史开拓性佳作:过去的中国军事史研究,多专注于军事制度史和探讨考证一场战役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不免局限于一点,不能贯通其他方面。军事组织其实是社会组织之一,军事组织、结构的发展与政治、社会的情况是不可分离的,军队与社会并非两个分离的团体。军队能够运用武力手段改变政治、社会现状;社会变迁与政治决定也会改变军事制度。国家、社会与军事制度三者是贯通的,是相互发生作用的,研究军事史而不顾及国家与社会方面是不全面的。因此,一部能够贯通三者,提供宏观视野的中国军事史研究的著作亟待出现。
本书是西方学界首部探讨中国中古军事史的专著,采用贯通国家、社会与军事制度三者的新颖写法,将军事制度、战争形态与当时的文化、政治、社会经济情况联系起来,既纵观各时代的演变,亦横向地观察当时各范畴的相互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宏观、多面向的视野。这一尝试在中国军事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
4. 极为精彩的中古史:作者不为叙述战争而单论战争,而是将战争融入历史的叙述中,在适当的地方穿插介绍军事制度、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战争手段的发展变化,所以本书不仅是一部中古军事史,更是一部酣畅淋漓、令人拍案叫好的中古史。
5. 15幅精心绘制的地图帮助读者理解历史与战争。
534年北魏孝武帝出逃,标志着中国北方开始分裂为两个敌对的政权。这一分裂将持续四十多年。这两个政权都尊奉魏室的傀儡皇帝。直到550年,高欢的继承人废黜东魏末代之君,自立为北齐开国皇帝。七年后,宇文泰的继任者也采用同样的做法,化西魏为北周,由宇文氏一族统治。这两个政权自始至终都是死敌,各自最大的野心是攻灭对方。起初东魏的高欢掌握主动权,巨量的、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资源和人口尽在其手,其能征惯战的北亚军队兵力亦登峰造极。西魏一开始只能苦苦支撑。然而,西魏逐步加强制度建设,并改变战略措施,从而彻底扭转了与东魏相抗的局面。
537年初,高欢首度大举征伐关中。他亲率一路大军,在蒲坂架设三座浮桥,从山西过黄河。第二路大军假道黄河以南的潼关挺进。第三路从河南西南部再向南翻山越岭。这一企图最终化为泡影。宇文泰集结六千主力骑兵,在潼关一举击溃东魏大军,迫使高欢仓皇退兵。东魏二度征伐关中是在同年秋,高欢再次出兵蒲坂,欲率号称十万大军渡黄河。高欢大兵压境,迫使宇文泰匆匆放弃河南西部的前方据点,在关中迎战来犯之敌。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史载守军仅七千人。七千守军被部署在渭水北岸一处名叫沙苑的地方,背靠河曲列阵,借河曲保护军阵的侧翼和后方。宇文泰借河畔高高的芦苇丛来隐蔽自己的侧翼部队。11月19日下午,东魏大军抵达战场,眼见西魏军阵兵力薄弱,便杂乱无序争相出击。东魏军队直接冲进了宇文泰布设的陷阱,很快就被西魏军队右翼的重骑兵拦腰截断。高欢大军土崩瓦解,西魏称斩首六千级、俘获七万人。西魏留下两万人,很快将余下五万人全部释放回东魏。此战在中国中古时期数不胜数的战役中堪称典型,因为宇文泰巧妙布置陷阱,对西魏军队进行了一场毁灭性的伏击。西魏军队背水列阵说明了宇文泰的用意,这也是将领们常用的激将之法:将军队置于死地,以坚其斗志,摒除一切临阵脱逃以苟求活命的想法。
沙苑大胜基本保证了宇文泰政权的生存。东魏再也无法强行踏足关中,原本坐观宇文泰成败的关中地方精英大受震动,纷纷向获胜一方输诚。就其他战利品而言,西魏得以长期控制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隅的弘农一地——该地位于蒲坂和汾水下游之间。可能是在皇帝及其幕僚的坚持下,西魏军队挟此番大胜之威,马不停蹄东进洛阳近畿。然而538年9月13日的河桥之战,西魏惨败于东魏之手,丢盔弃甲,被逐回关中。主动权又回到高欢手上。542年深秋,高欢率军从太原沿汾水而下,进攻坚城玉壁。玉壁位于汾水与黄河的交汇处以北约四十公里的地方,西魏于539年修筑这一要塞,意图巩固对山西西南部的控制,阻绝经蒲坂进攻关中的路线。连续不间断猛攻九天九夜之后,由于暴风雪大作,大批暴露在外的将士活活冻死,高欢只得退兵。次年,即543年,宇文泰再度东进洛阳。同538年一样,高欢从太原率主力南下与之周旋。三月,两军在洛阳与黄河之间的邙山相遇。双方大战数日,最后仍以宇文泰损失惨重、再度西撤而告终。
目录
序言 /010
第一章 上古的遗产 /034
第二章 西晋的灭亡 /060
第三章 北地的胡风 /088
第四章 南朝的流转 /120
第五章 北朝的更迭 /148
第六章 南北的争雄 /182
第七章 高句丽之役与隋朝的覆灭 /206
第八章 李世民与大唐一统 /236
第九章 唐初军事与行军 /268
第十章 职业化的代价 /300
第十一章 安史之乱的后果 /330
结论 /362
参考书目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