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1章 信托制度的移植与本土化
1.1 中国《信托法》的移植与继受
1.1.1 信托的起源与形成
1.1.2 信托的特点及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区别
1.1.3 中国《信托法》本土化的不足
1.1.4 本土化不足导致的问题
1.1.5 问题的解决
1.1.6 信托“入典”的路径选择
1.2 两大法系关于信托的定义
1.2.1 英美法系
1.2.2 大陆法系
1.3 信托权利
1.3.1 信托关系的权利要素
1.3.2 信托权利的客体与主体
第2章 信托财产所有权
2.1 部分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关于信托财产所有权的理论和立法模式
2.1.1 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所有权说
2.1.2 受益人享有信托财产所有权说
2.1.3 委托人享有信托财产所有权说
2.1.4 独立财团说(或称实质法主体说)
2.1.5 未规定所有权主体
2.1.6 其他观点学说
2.2 我国《信托法》的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
2.2.1 我国《信托法》的“实然”规定
2.2.2 我国《信托法》的“应然”规定
第3章 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再思考
3.1 受托人所有权说之辨析
3.1.1 英美法系之观点
3.1.2 大陆法系之观点
3.2 其他所有权学说
3.2.1 受益人所有权说之分析检讨
3.2.2 实质法主体说之分析检讨
3.2.3 新型权利说之分析检讨
3.3 委托人所有权说
3.3.1 克服受托人所有权说存在的理论缺陷
3.3.2 符合大陆法系所有权的相关理论
3.3.3 比较法上的借鉴参考
3.3.4 符合现代信托的发展趋势
3.3.5 保持信托制度的核心功能
3.3.6 符合司法传统
3.3.7 符合我国传统观念,促进民事信托发展
3.3.8 委托人与受益人利益冲突
第4章 受托人权利:特殊的用益物权
4.1 非所有权模式下的受托人权利
4.1.1 非所有权模式下的受托人权利性质
4.1.2 特殊物权说之辨析
4.1.3 管理权说之辨析
4.2 用益物权视角下的受托人权利
4.2.1 克服所有权客体限制
4.2.2 制度功能比较
4.2.3 使用与收益之关系
4.2.4 处分权能问题
4.2.5 用益物权中的管理权能
4.3 信托公示和信托财产
4.3.1 信托公示
4.3.2 委托人所有权模式下的信托公示
4.3.3 信托财产及其公示方式
第5章 信托受益权
5.1 信托受益权的性质
5.1.1 英美法系学说
5.1.2 大陆法系学说
5.1.3 我国关于信托受益权性质的学说
5.2 对各学说观点之分析检讨
5.2.1 折中说之检讨
5.2.2 债权说之检讨
5.2.3 监督权说之检讨
5.2.4 新型权利说之检讨
5.3 信托受益权——新型的用益物权
5.3.1 物权的判断标准
5.3.2 信托受益权的物权性判断
5.3.3 信托受益权:仅含收益权能的用益物权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