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 论 ………………………………………………………………… 1
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 1
二 本课题的基本线索 ………………………………………… 2
三 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 6
第一章 俄国初识日本 ……………………………………………… 16
第一节 俄国的早期日本认知 …………………………………… 16
一 俄国通过第三方了解日本 ………………………………… 17
二 俄国年代记和宇宙志 ……………………………………… 25
三 俄国探险家的日本记载 …………………………………… 30
第二节 尼古拉与俄日关系溯源 ………………………………… 39
一 尼古拉之论辩 ……………………………………………… 39
二 尼古拉的游历 ……………………………………………… 41
三 尼古拉的历史地理学分析 ………………………………… 46
第三节 日本的早期俄国认知 …………………………………… 52
第二章 俄国寻找日本 ……………………………………………… 58
第一节 首位漂流民传兵卫 ……………………………………… 59
一 传兵卫的俄国行记 ………………………………………… 59
二 俄国对传兵卫的考量 ……………………………………… 66
三 传兵卫对俄日关系的影响 ………………………………… 72
第二节 彼得一世时期南下探险 ………………………………… 75
一 初期小规模探险 …………………………………………… 76
二 И. П. 科济列夫斯基远征 ………………………………… 78
三 地测专家的勘测 …………………………………………… 87
第三章 俄国发现日本 ……………………………………………… 95
第一节 俄国的太平洋探险 ……………………………………… 96
一 第一次堪察加探险 ………………………………………… 97
二 А. Ф. 舍斯塔科夫远征…………………………………… 102
第二节 日本漂流民广藏与倧藏 ……………………………… 105
第三节 白令第二次探险 ……………………………………… 111
一 М. П. 什潘贝格发现日本 ……………………………… 114
二 В. 瓦尔顿抵达日本 ……………………………………… 122
三 俄国内外对 “发现日本” 的反应 ……………………… 129
第四章 俄国与日本的初步接触 ………………………………… 137
第一节 以千岛为中心的俄日间接接触 ……………………… 137
一 18 世纪 40 年代以前的接触……………………………… 138
二 18 世纪 40 年代之后的接触……………………………… 141
三 И. 切尔内千岛调查 ……………………………………… 145
第二节 以千岛为中心的俄日直接接触 ……………………… 147
第三节 日本对俄国的早期警戒 ……………………………… 166
一 日本对俄国认知的深化 ………………………………… 166
二 М. А. 别涅夫斯基事件 ………………………………… 169
三 幕府首次虾夷地考察 …………………………………… 175
第五章 俄国与日本的建交尝试 ………………………………… 180
第一节 俄国与日本的高层接触 ……………………………… 180
一 Я. Э. 拉克斯曼使团访日 ………………………………… 181
二 Н. П. 列扎诺夫使团访日 ……………………………… 190
第二节 俄国与日本的军事冲突 ……………………………… 207
一 俄国军官的北部侵扰 …………………………………… 207
二 В. М. 戈洛夫宁被俘记…………………………………… 217
第三节 幕府第二次虾夷地考察 ……………………………… 223
第六章 俄国与日本缔结条约 …………………………………… 232
第一节 太平洋进入世界经济体系 …………………………… 232
一 欧美国家划分势力范围 ………………………………… 233
二 从 《文政驱逐令》 到 《薪水给予令》 ………………… 238
第二节 Н. П. 普提雅廷出使日本 …………………………… 243
第三节 俄日签订《下田条约》 ……………………………… 250
一 俄日谈判的外交博弈 …………………………………… 250
二 俄日 《下田条约》 再审视 ……………………………… 260
结 论 ……………………………………………………………… 271
一 俄国早期外交述评 ……………………………………… 272
二 俄日早期关系的特点 …………………………………… 277
三 重视与加强俄日关系史研究 …………………………… 280
附录 1 俄国早期对日交涉大事件 ……………………………… 285
附录 2 主要中俄文人名对照简表 ……………………………… 288
主要参考文献 ………………………………………………………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