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关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学术著作。区域国别研究素养与能力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各项涉外人才培养的必备要素之一。
省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研究
——以重庆为例
郝楠
一、选题缘起
“省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研究——以重庆为例”是项目团队于本科二年级开始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如今回望,该项目的缘起应当颇具代表性,即以学生科研热忱为基础,同时辅以导师学术兴趣的引领。
学生层面,项目团队成员均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2级的学生,专业分别为英语(国际关系)和英语(公共外交)。带有专业方向的英语专业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一大特色,旨在融合语言技能与知识专业。2012年入学以后,截至着手申请课题的大二下学期,团队成员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也相继学习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概论、公共外交导论等专业课程,对于国际关系、外交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由此被激发出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
因为当时的一些契机,项目负责人参与到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一些外事活动中,对于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兴趣。项目负责人观察到,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学者,大多对中国外交及中央层面的外交机构有所了解、饶有兴趣。但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地方层面的外事活动在数量上和频次上早已是活跃主体,更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沿着这一路径,项目负责人咨询了课题导师。在导师的引导下,团队将研究问题锁定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外事机构对于其外交态势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如何影响上。
导师层面,课题导师当时入校执教国际关系方面专业课程不久,学术背景包括工商管理与国际政治。在其主攻的巴西国别研究之外,课题导师也对中国外交、地方外事等抱有兴趣,且因为课题研究、邀请供稿等契机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有较多的接触。
课题导师注意到,中央层面,外交机构设置完善,不同部门处理不同领域的事务。非专职外交部门设有对外机构,与专职外交部门协调处理其对外事务。专职外交部门会因为外交事务本身的跨领域性质,和其他部门进行协调。这方面,有较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各方面的进展也颇为充分。然而,在日益频繁和庞杂的外事活动的地方层面,学界对其研究和了解则并不充分,需要补充。课题导师在得知团队的选题方向后,也就顺理成章地与团队共同确定了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与地方对外交往态势的课题,并进一步帮助团队将研究选题确定为省级地方政府。
最终,课题的研究缘起正如申报书中所阐述的:
中国的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在现实中同时承受着中国外交日益频繁化、多轨化、多层化的“推力”与全球化中多国际行为体密切交往的“拉力”。面对新的形势,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情况如何?同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的设置情况是否一致?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态势如何?是否仍沿袭改革开放前30年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职能设置?如是,是否应当有所转变?进一步来说,地方政府的外事机构设置与其对外交往态势呈何种关系?
本课题即希望通过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为例,研究其对外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及其二者关系,回答上述问题,形成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以资分析重庆直辖以来的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的情况与二者关系,为重庆的对外交往与综合发展贡献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并尝试基于重庆的经验,为新时期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二、项目申报
2014年4月2日,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印发《关于201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务处〔2014〕15号)。与课题导师达成意向后,项目负责人组建了团队,并正式开始着手课题申报工作。
在课题导师的指导下,团队先是学习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成功申报书案例,并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课题研究及建设的框架。该课题首先在校内层面成功获得立项,随后被推荐至重庆市教委,而后又成功立项为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如下表)。
(一)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
1.基本情况
(见下表)
2.立项依据
(一)研究目的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在现实中同时承受着中国外交日益频繁化、多轨化、多层化的“推力”与全球化中多国际行为体密切交往的“拉力”。面对新的形势,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情况如何?同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的设置情况是否一致?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态势如何?是否仍沿袭改革开放前30年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的职能设置?如是,是否应当有所转变?进一步来说,地方政府的外事机构设置与其对外交往态势呈何种关系?
本课题即希望通过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为例,研究其对外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及二者关系,回答上述问题,形成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以资分析重庆直辖以来的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的情况与二者关系,为重庆本土的对外交往与综合发展贡献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并尝试基于重庆的经验,为新时期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的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及二者关系为研究对象,并基于此分析重庆直辖以来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及二者关系,以贡献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按照研究过程的逻辑顺序,本研究将在过程中采取纵向与横向,一般与典型相结合以分析地方政府对外交往问题。
1.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研究
本部分将收集整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政府现行的外事机构的机构设置情况,分析其机构设置的共性与个性,概括其外事机构设置的基本态势与特征。结合各省(区、市)实际情况,研究其机构设置的原因与职能定位。
2.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对外交往态势研究
1997年,国家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省级地方政府因而获得了更大的对外交往机遇与空间。本部分将梳理各省级地方政府1997年以来对外交往态势的情况。根据友好城市、姐妹城市等对外交往情况的调研,着力对其对外交往的价值诉求、交往对象、内容、频次、强度等内容进行文本解读、个案分析、比较分析和回归分析,力求客观、全面地掌握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现状,把握当今中国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态势,分析其所呈现的特性和趋势。
3.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关系研究
本部分将根据已得出的理论视角,分析现行的省级政府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建构起一个省级政府外事机构设置影响其对外交往的解释框架,进而形成一套解释省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影响其对外交往的新理论。
4.案例研究:重庆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研究
本部分将利用本课题研究得出的理论框架,选取同样是1997年直辖的重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研究。以《重庆日报》的外事新闻报道、重庆外办相关信息等作为事实与数据来源,研究其直辖以来,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的情况,以及其外事机构设置对其对外交往态势的影响,从而紧密联系重庆本土的发展,为重庆的发展贡献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5.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
本部分将根据已得出的理论框架与重庆案例的分析路径,尝试为新时期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协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创业项目的动态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本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态势。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研究成果。
1. 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方面
从研究内容上看,当前专门性的文献资料论述这一方面的理论较为缺乏。更多的是论述一般的行政组织机构设置理论或政府对内机构设置。从研究方法上看,当前的研究仍局限在传统的行政组织学视角思考对内行政组织的问题。
2.地方政府对外交往态势方面
从研究内容上看,由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这一范畴首先由西方人提出,称之为次国家政府外交,但主要集中于美国等联邦制国家或西方发达国家,且外事工作的实务操作较多,理论建设不足。对于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以及特殊国情研究相对欠缺。国内陈志敏教授的《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填补了国内研究次国家政治与国际政治间互动关系的空白,此后一些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视野研究地方政府的对外交往,如王逸舟提出了中国“次中央单位”,方长平提出将中国的对外政策的国内政治列入议程,郑焕禹阐述地方政府推动下的对外经济交流扩大和国家凝聚力的关系等。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数学者采用的是历史学、行政学、政策性研究,而从外事机构的设置视角切入分析地方政府对外交往态势的研究较为少见。
省级地方政府外事机构设置与对外交往态势研究 / 001
一、选题缘起 / 001
二、项目申报 / 003
三、项目建设 / 016
四、项目结项 / 029
五、后续发展 / 043
六、团队档案 / 043
七、导师感悟 / 045
影像史学视角下中国海外机构与人员紧急避险研究 / 047
一、选题缘起 / 047
二、项目申报 / 048
三、项目建设 / 069
四、项目结项 / 078
五、后续发展 / 089
六、团队档案 / 090
七、导师感悟 / 092
渝宴及其市场开发研究 / 093
一、选题缘起 / 093
二、项目申报 / 096
三、项目建设 / 114
四、项目结项 / 132
五、后续发展 / 143
六、团队档案 / 143
七、导师感悟 / 145
驻渝使领馆历史资源整理与使领馆区建设研究 / 146
一、项目缘起 / 146
二、项目申报 / 148
三、项目建设 / 168
四、项目结项 / 175
五、后续发展 / 179
六、团队档案 / 180
七、导师感悟 / 182
中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 184
一、选题缘起 / 184
二、项目申报 / 185
三、项目建设 / 209
四、项目结项 / 222
五、后续发展 / 231
六、团队档案 / 232
七、导师感悟 /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