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
0.00     定价 ¥ 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9180973
  • 作      者:
    作者:辛向阳//张小平|责编:卢玫诗//夏则斌|总主编:姜辉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景展示中华文明观的历史演进、当代形态、鲜明特色的书,它描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能让读者读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投身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也能让世界更充分地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
目录
为世界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六观”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导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的文明观
第一章 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植根
一、民族精神的底色
(一)承载了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二、中华文明的形塑
(一)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高度契合
(二)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构成了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资源
三、“何以有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华文明
(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中华文明获得新的时代内涵
(三)文明之光点亮复兴之路
第二章 在世界文明中绽放异彩
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二)人类文明的融合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二、现代化≠西方化
(一)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革
(二)西方现代化:历程与局限
(三)中国现代化:探索与意义
三、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
(一)古丝绸之路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借鉴
(二)中华文明向外传播深刻影响了其他文明
(三)中外文明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章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何为“两个文明”?
(一)“两个文明”是辩证统一的
(二)资本逻辑下“两个文明”是扭曲的
(三)“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目标:物质富足、精神富有
(一)既要经济强,也要文化强
(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三)既要硬实力,也要软实力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助推剂
(一)夯实物质文明基础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 “五大文明”全面提升
一、内涵与实践
(一)物质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肌体)
(二)政治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骨骼)
(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心灵)
(四)社会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条件(精神)
(五)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前提(容颜)
二、关系与形成
(一)人类文明是由“五大文明”共同构成的有机体
(二)“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
(三)“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指向
(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途径
三、发展目标:全面提升
(一)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物质文明)
(二)“中国之治”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政治文明)
(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
(四)以人为本共创共享高品质生活(社会文明)
(五)从绿水青山中看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第五章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相伴而生——现代化与文明新形态
(一)现代化是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载体
(二)文明新形态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二、“三个超越”
(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二)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三)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
(一)超越资本主义文明
(二)为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文明探索提供经验和智慧
(三)拓展了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路径
(四)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