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社会网络和同伴效应理论,从新人力资本理论(new human capital theory)的视角,在中国部分农村小学进行班级随机排座和随机分组的田野实验,并跟踪学生后续的学业表现和非认知能力状况,探讨了班级网络中心结构、网络非对称结构、随机学习小组这三种班级的网络构成中,同伴效应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并分析提出提高农村儿童人力资本水平的有效方案。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排座实验后,跟踪调查了学生班级网络状况,从网络中心性6个方面的指标,分析处于班级网络中心地位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其次,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定量估计了班级学生随机排座后,学生座位周边分别是高学业群体与周边是低学业群体的非对称同伴效应。然后,通过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班、分组及排座的方法,构造学习小组的“自然实验”属性,剥离出学习小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净效应,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difference model)进行估计,对比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和非认知能力的差异,并对学习小组在不同性别、年级、成绩、班干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最后,总结以上的分析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