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村生态社区设计研究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7713173
  • 作      者:
    作者:舒悦|责编:吴佳//王海燕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舒悦,重庆江津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兼任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201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深造,主要研究人居环境设计、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出版专著《城市防灾型公园设计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在CSSCI、CSCD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及市厅级课题10余项,参与完成课题20余项,参与完成教育部规划设计项目1项。成果获四川省教育厅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西华大学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西华大学第三、四、五届本科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针对乡村生态社区设计的前沿性问题进行研究,围绕经济、文化、意识等层面的深刻变革展开讨论,并借助交叉学科的评价维度和介入路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案例翔实,论述充分,探讨在全球语境中乡村人居环境设计的解决方案和实践方式。 本书分3个部分:一是围绕乡村生态社区发展脉络,从理论层面、实验层面、实践层面进行探索;二是探讨文化多样性下的乡村生态社区建设的适宜性;三是通过乡村社区生态单元的讨论,初步建构了乡村生态社区的系统设计方法。并通过剖析8个国内外代表性案例,清晰呈现乡村生态社区建设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及技术途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乡村生态社区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源于 2019 年笔者参与成都郫都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筹备工作的实际经验。这些项目让笔者有机会实际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并深度考察广泛存在于成都平原周边的川西林盘。川西林盘源于古蜀时期的林盘模式且延续至今,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共同体,其中,“山、水、林、田、宅”相互依赖、和谐共存。这种模式不但在过去1000 多年的农耕社会文明中充分发挥了生产生活的优势,也在近几十年有机融合了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乡村社区的功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条件得到根本保障,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诉求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但是否能在消费的语境中追求人类共有的审美价值,这无疑是设计师面临的全新课题。由此引发系列追问:在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该如何与自然共生?是像基布兹社区那样远离世俗建设生态村,还是完全地回归传统建设乌托邦式的乡村社区?在建设新的乡村人居环境时,如何才能不摒弃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又能兼容全新的现代生态技术呢?这些正是本书试图探讨的问题。

在考察中看到,川西林盘的社区模式具有当代化的生命基因。至今,成都平原上依旧星罗棋布着乡村院落,这些乡村院落掩映在竹林和树林中,成片的农田疏密有致,水旱轮作,源自岷江的水经都江堰,形成诸多支流,被人工开凿成网络状的排灌体系——川西林盘的原型俨然已经当代化,散布在这些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以建筑实体的形式和周边高大的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渗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当代化的川西林盘,不但与水旱轮作系统的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相互协调,维护着成都平原重要的生态环境,还对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小气候、城乡生态平衡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
目录

绪 论 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共生

第二节  传统乡村聚落环境的生态系统

第三节  生态失衡:工业时代以来的生活模式和问题 

第四节  新时代的乡村社区如何与自然“共生”


第一章 乡村生态社区的探索

第一节  理论探索:从田园城市到人类生态系统设计

第二节  实验探索:基布兹社区、返土归田运动和合作居住 

第三节  全球生态村的发展与影响


第二章 文化多样性下的乡村生态社区模式

第一节  “共享居住 + 产学研合作”的生态社区 

第二节  “共居自治 + 共识决策”的生态社区

第三节  “生态科技 + 持续更新”的生态社区 

第四节  “传统乡村 + 多元发展”的生态社区


第三章 乡村社区的生态单元构建

第一节  乡村生态住宅设计

第二节  乡村生态院落设计

第三节  乡村生态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节  乡村社区生态水系设计

第五节  乡村社区生态农田设计

第六节  社区小尺度生态景观设计


余 论 诗意的栖居:未来的乡村

第一节  自然的生态: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人文的生态:后工业时代的乡村社区

第三节  社会的生态:公众参与的乡村社区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