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宋士子的五场人生(科场官场欢场酒场文场)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4618851
  • 作      者:
    作者:杜衡|责编:徐小良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杜衡,出身农家,自小深知稼穑艰辛;做过教师,桃李未满半个县城;转行记者,足迹遍布海角天涯;目前侧身文艺界,开始学着附庸风雅。曾以"醒着先生"为名行走网络世界,出版过《西游谈官》《如风》两本小书。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场篇: 大宋王朝采取种种措施,以确保科举考场“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使每一位士子都乐于相信朝廷的公正、,相信努力的结果,这为大宋精神的形成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官场篇: 开国皇帝赵匡胤设立 “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与士大夫治天下”及“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的文官治国策略,极大激发了文人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豪情,奠定了大宋精神的第二块基石。 欢场篇: 有人说,一个社会对待女性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时代文明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大宋朝代的文明上线上限已经很高了,而其下线下限,仍然很低。 酒场篇: 酒风即作风,从某方面看,这话自有道理。大宋文人酒局的风雅与热烈,是他们自身境遇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唐人豪放,宋人风雅,帝王也在酒品中对文人进行“组织考察”。 文场篇: 文章是文人立命之本,是其生命价值的体现。也是现实利益的敲门砖。 除了敲开科举的大门,宋代文人的诗文还有多少经济价值?大宋文坛有没有文字狱?大宋的“公知”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如何?
展开
精彩书摘
  刚放下笔,杭州税场监当官求见,说是税场抓到一名逃税者,请苏大人发落。苏轼一愣:“逃税这等事情也需要知州亲自过问吗?”监当官迟疑一下,回答:“此事似乎与大人有所牵连。”苏轼再次一愣:“莫非是我亲友逃税?到底怎么回事?”监当官这才汇报:税场刚刚抓到一名试图逃税的举子。此人名叫吴味道,是南剑州人,此行是赴京赶考路经杭州。税场拦头(现场主管)发现他随身携带有两大包货物,按照规定,行人带货应该交税。但检查实物时发现,货物外包装上注明送达地址是京师苏侍郎宅(苏侍郎即苏轼弟弟苏辙),而发货人竟然就是苏轼。拦头觉得奇怪,不敢擅自拆封,更不敢轻易发落,只能把人与货一起扣下,禀报给监当官。监当官又急急赶来请示苏轼本人。
  苏轼心里一惊:难道有人要栽赃自己?十几年前,苏轼的表兄程之才,为了讨好王安石就曾诬陷苏轼,说他为母亲守完孝返回京城的路上贩卖私盐和苏木。现在又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逃避关税……
  苏轼让人带来吴味道,问他包裹里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冒用苏氏兄弟名义。吴味道没想到撞见了苏轼本人,惊惶不安地交代了事情缘由:为了参加明年在开封举办的省试,三月吴味道就从家乡出发赶考。临行前乡里人为他筹集了一笔资金,他用其中的10万文购买了200匹建阳小纱布准备带到京城贩卖。考虑到一路上关税重重,他设法避税。因为苏轼、苏辙二人名满天下,又都喜欢奖掖士人,他就自作聪明地冒用二人名义寄送货物。不料苏轼已经调到杭州,吴味道正好撞到枪口上了。’听完交代,苏轼并没有发怒,而是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己刚刚还在同事的簇拥下游山玩水呢,而各地举子们却在跋山涉水,为了生计还不得不在赶路的同时随身携带各类货物贩卖。路途如此遥远,将近一年时间吃住在外,如果没有数万文盘缠,士子们到达京城之后生活难以为继。
  一大宋时期的10万文铜钱重量达到400公斤,如果带着现金赶路,风险大,还会累得“吐血”。携带地方特产则好处较多。首先是重量较轻。例如,宋朝的棉花大约100文一两,织好的棉纱布估计200文一两,价值10万文的棉纱布重量只有25公斤。其次,通过贩卖土特产可以让路费保值增值。问题在于,一路之上各地设卡收税,仅从浙江衢州到杭州这一段路程就设有7处税关,一路应纳之税就要占到货物总价的二成。这么高的税率,迫使本就困窘的士子们想方设法要逃税,
  苏轼看到吴味道既惶恐又焦急的样子,略一思索,转身走到桌前,就着刚才的纸笔,信手写下一行字:“附至东京竹竿巷苏侍郎宅。”他给苏辙写了一封手札,叮嘱苏辙在京城务必抽空接待一下吴味道。然后苏轼把字条和信札交给吴味道。吴味道一脸茫然。苏轼哈哈大笑道:“把这纸条贴到货物上,保管你天上也能去得!”
  有了这道“护身符”,吴味道一路顺利抵达京城,考取了进士。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吴味道那么幸运。
  宋仁宗时的状元、后来的宰相宋庠,镇守洛阳时也遇到一件举子偷税案。有人揭发,一位赶考的举子行囊中有东西应该交税却没有交。宋庠问明情况后叮嘱手下人:“举子赶考,谁不顺便带点东西卖?即使漏了税,也不必深究。”他让人把货物送到税院,查明确有漏税行为,罚了两倍税款就让举子继续赶路。
  对偷税漏税行为,宋代的处罚其实很重。宋太宗时期,吴元载任成都府知府,恰逢王小波起义,因为没能镇压,被调回京城等候发落。回京途中须路经华州,华州通判李仕衡与吴元载有杀父之仇。原来吴元载曾任秦州知州,州内有李益(李仕衡父亲)逃租漏税,无恶不作,并买通朝中权贵以逃脱法网。吴元载上报皇帝,李益最终被捕伏法。这一次吴元载路过自己地盘,李仕衡要抓住机会报仇。他派人强行搜查吴元载行装,征收其携带之物的关税。吴元载拒绝,李仕衡向朝廷告状。吴元载因此被贬为团练副使。明明被人挟私报复,吴元载还是受到了处罚。可见在宋代逃税的罪责不轻。
  尽管如此,宋代士子带货赴考之风依然不绝。直到南宋理宗时,由于四川等僻远之地的人不能按时到达当时京城杭州,致使考试日期~再推迟。有大臣向宋理宗汇报:“四川士人嗜利,船上多带商货,常在关卡滞留,致使赴考迟到。”宋理宗大怒三于是下诏:殿试自此定于四月上旬开考,迟到者自动放弃资格。
展开
目录
科场篇

晨昏忧乐每相亲

大宋学子十年寒窗苦与乐(一)

晨昏忧乐每相亲

大宋学子十年寒窗苦与乐(二)

回首辛苦在道路

大宋士人赴考路上的艰辛

慧眼识人王禹偁

大宋初期举子行卷那些事

考场管理严与宽

大宋考官之间的理念冲突

救命稻草登闻鼓

下榜士子廖复的自我拯救

反认他人是爹娘

宋代科举考试舞弊那些事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