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探索与实践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2367901
  • 作      者:
    作者:张青红|责编:朱彩翩
  • 出 版 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青红,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历史演进》等学术论文,主持广东省广州市等社科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专著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协商民主思想的构建、协商民主制度的创建和协商民主的实践为主线,运用文献研究、微观分析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与逻辑研究相统一等方法,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历史进程的过程中,着重探讨建国初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理论体系(协商民主的地位、协商的必要性、协商主客体、协商原则、协商形式和场域等)、制度建设(实体性规范、组织载体和运作机制等)和实践运作(择取土地改革、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和文字改革四个案例考察),并对其进行价值审判,揭示其成败得失。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概念辨析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缘起与确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及其实现路径和形式
一、人民当家作主:马克思主义民主本质
二、争取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路径
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的政治实践
二、中国共产党人民民主的理论探索
三、协商民主初见雏形
第三节 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五一”口号:协商民主的新起点
二、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协商民主制度初步确立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理论探索
第一节 协商民主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历史必然性
二、现实必要性
第二节 协商主体、客体及协商目的
一、协商主体
二、协商客体
三、协商目的
第三节 协商民主的原则与方式
一、协商原则
二、协商方式
第四节 协商民主的基本场域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商民主
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协商民主
三、最高国务会议的协商民主
四、社会领域的协商民主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1949—1954:协商民主创制阶段
二、1954—1956: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并举格局形成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实体规范建设
一、《共同纲领》和《宪法》等相关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的制度规范
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协商委员会组织通则中的规章制度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组织机构建设
一、协商开展的组织机构
二、协商主体的组织建设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运作机制建设
一、制定协商民主的运行规则
二、确立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
三、明确协商民主的基本程序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实践运作
第一节 土地改革中的协商民主
一、协商必要性分析
二、土地改革前的沟通与协商
三、土地改革中的协商与讨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协商民主
一、协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改造前分层次、多方位的协商
三、改造中的协商与讨论
第三节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协商民主
一、“要不要制宪”问题上的协商与共识
二、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与协商
三、宪法草案全民的参与与讨论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字改革中的协商民主
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协商
二、《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协商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价值审视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价值体现
一、历史意义
二、理论创新
三、当代价值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协商民主的历史局限性
一、理论上的局限性
二、实践中的不足
第三节 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走向
一、协商民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二、协商民主制度的充实与完善
三、协商民主实践的延续与拓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