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对政府管理的影响研究》:
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子政府向移动政府(Mobile govemment,MG)转型升级,这一转变不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在政府中的简单扩展和延伸,而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政府管理理念的又一次转型。如果说电子政府的形成是现实政府向网络虚拟空间的迁移,那么,移动政府的产生则是电子政府社会化的结果。互联网驱动下的电子政府建设,延长了政府的神经,将政府拓展至每个人的桌面,使人们在电脑上便可以提出对政府的相关需求,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政府则将政府移位到人们的身边,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便可以与政府进行沟通,并通过移动终端享用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这就使政府伴随在人们的身边。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性、移动性、情境性等特点使得移动政府成为一种全新的电子政府形式。
在移动政府出现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利用移动智能设备的便捷性、移动性和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政府的服务以“推送”的方式实现公共产品的提供,由于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交互方式变为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沟通,注重政府数据信息等内容的呈现,社会公众便成为数据信息的接收对象,这是一种被动的、单向的、机械的交互方式。虽然在政府公共服务形态上将社会公众的需求和认知考虑在内,但是,注重的仍然是政府服务信息的通知,等于是政府数据信息简单的“移动化”,与电子政府的信息化阶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一阶段常见的移动政府行为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政府信息传递、基于社会公众信息资讯的政府信息反馈形式等,而移动智能设备在“政府一社会”间的主要功能是呈现政府数据信息和提供适当的传播和反馈渠道。
第二阶段强调了如何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增强移动政府知识管理和自适性,将移动设备看作政府向社会空间的延伸,作为政府的神经末梢获取社会中碎片化的数据信息,将移动设备看作政府认识人类社会的认知工具来支持、改进和扩展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同时为社会公众实现积极的社会参与提供有效的工具。常见的政府管理方式是采用新媒体技术,以移动终端的形式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双向沟通,其特点是政府既可以实时利用新媒体向社会提供政府信息,也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多了解政府和与政府沟通的平台。如“微博问政”和“微信问政”的兴起,各个政府部门开设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搭建问政于民的新沟通渠道,为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行为提供了新的方式。在“表哥”“房叔”等事件中,网民通过微博和微信平台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并对其行为通过网络动员的方式问责政府。
第三阶段的移动政府得益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进一步智能化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该阶段,移动政府开始将社会公众吸纳到政府管理系统中,不仅将智能设备看作政府管理的工具,而且将智能设备的拥有者看作政府的管理人员,开始通过移动设备中移动程序的设计为社会公众构造参与政府管理的环境和实践情景,并将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看作在预定情境中发生的,不是随意产生的,真正实现了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理念。这一阶段,情景构造(参与规则和参与领域的选择和设置)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即政府将特定的社会管理实务进行程序化建构,并以技术为载体吸纳社会公众参与,注重“政府一平台一公众”流程的设置,关注物理的和政府的情境与社会公众的交互作用。这一阶段成为移动政府建设的成熟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的驱动下,移动政府建设不仅将智能设备吸纳到政府管理过程中,而且将智能设备的使用者作为政府管理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政府管理的边界,真正实现了移动政府的社会化目标,每一个社会公众都可以在政府基于移动互联网所构建的“政府情境”中参与政府管理,并在这一“政府情境”中重构了社会公众的身份,使其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也正是政府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情景再造,推动了政府与社会主体间的合作共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