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包括九部分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基于中国实验主义创新治理研究,包含创新与制度的三种竞争性解释框架、中国创新成就及其治理逻辑的再反思、实验主义理论与中国创新治理优化、研究缺口四个部分。第三章为本书分析框架,基于中国治理情景尤其是中国垂直的权利结构和央地分权与集权动态提出研究假设,通过理论梳理和逻辑演绎构建了中国实验主义创新治理分析框架,提出本书的研究设计、案例选择和研究方法。第四章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创新治理发展历程与治理机制变迁。通过对创新治理改革历程和重大时间节点以及改革举措的历史性回顾划分中国创新治理阶段,分析其治理机制总结基本经验。第五章使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2005年至2018年间的创新绩效和区域创新能力,总结高新区创新治理经验教训。第六章选取“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种政策实验,通过回顾这些政策实验制定过程和央地互动,比较了这三种随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而演变的实验主义治理模式。第七章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典型案例,对其四十余年改革历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互动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中关村科技园曾经试点并全国推广的创新政策工具及其“试点一筛选一扩散”过程。结合此前对国家创新试点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演进,从政策目标与工具、权利分配、战略目标动态变化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的国家实验主义创新体系。该体系采取渐进的方式最终形成政策(或改革),这是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显著特征之一。第八章综合上述研究对基于市场导向的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提出系统性建议:立足关键区域领域和环节,实现精准化创新治理,由实验治理转向常态治理,让创新进入考核体系,发挥三方主体主动性,强化新型研发机构作用,平衡中央地方权力划分,持续优化创新治理流程。第九章主要总结了中国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构建的实验主义创新治理体系,对其央地交互机制进行分析,讨论了本书的研究局限并对中国创新治理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