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研究依据和目的
(一)研究依据
(二)研究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关研究
(二)党的十八大以前的相关研究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系统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四)跨学科研究法
四、全书结构、主要创新点及难点与不足
(一)全书结构
(二)主要创新点
(三)难点与不足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生成演进与
基本问题
一、基本概念
(一)矛盾
(二)社会矛盾
(三)社会主要矛盾
(四)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
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的学说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矛盾和发展动力的
科学认识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成果
(一)党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
的认识成果
(二)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成果
(三)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社会主要矛盾
的认识成果
四、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影响意义
(一)深远影响: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和国家、民
族、人民命运
(二)重要意义:理论、现实和世界意义的统一
五、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地位作用
(二)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特征
(三)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依据和表现
形式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总体变迁
(一)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发展逻辑的转变
(二)从经济发展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逻辑的转化
二、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规律作用与主体积极探索相统一
(二)内生基础驱使与外部环境要求合力作用
(三)矛盾变迁历史逻辑与中国发展现实逻辑相结合
三、“变”与“不变”——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从“三个没有变”到“一个变、两个没有变”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蕴含着“不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
(四)最大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没有变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特征
(一)理解美好生活需要的四个维度
(二)多层内涵:一般与特殊、个人与国家、近期与
远期的统一
(三)多重特征:超越性、整体性、包容性、发展性
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一)“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
(二)基本特征:长期性、特殊性、整体性、动态性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
表现
一、主要矛盾不同方面的内在关联
(一)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特殊性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
(一)关系结构上的多样态
(二)内容广度上的全域性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全局关联性及其
重大影响
一、新时代历史方位判断的根本支撑
(一)确立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二)标识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集中体现
二、新时代指导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依据
(一)新思想形成的历史起点
(二)理论主题确立的关键所在
三、实现新征程奋斗目标的重大动力
(一)战略任务和目标实现的主要抓手
(二)逐梦新征程的行动依据
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影响
(一)重大理论创新与重要现实指导相统一
(二)标定方位的历史价值与引领未来的时代价值
相统一
(三)决定中国的未来与影响世界前途相统一
第六章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路径
一、坚定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方向
(一)准确认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
(二)把握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前提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原则
(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
指导
(二)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导向、问题导向、生产力
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整体性、战略性、辩证性思维是重要方法
三、探索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路径和战略举措
(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基本路径
(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重点方向
(三)全面贯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关键举措
四、完善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政策制度环境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路线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制度
保障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是环境保障
结束语
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