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灾害与社会救济
二、关于清至民国时期内蒙古灾害与社会救济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本书的目标
四、关于史料
第一章 清至民国时期的内蒙古
第一节 人文地理环境
一、清代的内蒙古
(一)内札萨克蒙古
(二)内属蒙古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内蒙古
三、经济类型
(一)游牧与狩猎经济
(二)农耕的推广
(三)三种不同的经济区域
(四)行政建制的演变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与地貌
二、自然条件与气候
(一)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二)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候
三、土壤与植被
第二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灾害概况
一、历代自然灾害
二、清代自然灾害统计
三、民国年间灾害概况
(一)旱灾
(二)水灾
(三)风灾
(四)雪灾
(五)霜灾
(六)雹灾
(七)虫灾
(八)震灾
(九)疫灾
四、灾害特点
(一)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特点
(二)灾害频繁,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三)受灾面积大,人口多
(四)灾情严重,救灾难度大
(五)多灾交替并发
第二节 典型灾害
一、旱灾
(一)光绪十八至十九年(1892-1893)灾荒
(二)1926-1927年绥远灾荒
(三)1928-1929年绥远灾荒
(四)1930-1933年的绥远灾荒
(五)20世纪40年代鄂尔多斯旱灾
二、水灾
(一)1933-1934年的绥远水灾
(二)20世纪40年代绥远水灾
三、1935-1936年绥远蒙旗雪灾
四、1943年准扎两旗雹灾
第三节 灾害影响
一、灾害与人口
二、灾害与土地荒漠化
三、灾害与畜牧业
四、灾害与城镇
第三章 以“荒政”为主要形式的救灾体系
第一节 报灾与勘灾
一、报灾
二、勘灾
第二节 赈济与借贷
一、赈济
(一)拨银赈济
(二)赈粮
(三)春抚
(四)冬赈
(五)粥赈
二、借贷
第三节 蠲缓钱粮
一、蠲免
二、停缓
第四章 蒙旗社会灾害赈济
第一节 扶持畜牧业为主的救济措施
一、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二、严禁盗贼,保护畜牧业
三、禁止开垦,保护牧场
四、划定旗界,禁止跨旗游牧
第二节 发展农业为主的救灾救济政策
一、教养蒙古耕种、捕鱼
二、鼓励汉族移民进入蒙地开垦
第三节 赈济养赡制
一、旗内互济、以富济贫
二、同盟协济
三、国家拨银赈济
四、物资赈济
五、俸银赈济
第五章 传统备荒的仓储制度
第一节 常平仓、社仓、义仓
一、以归化城为中心的常平仓、义仓和丰备仓
二、以承德为中心的常平仓和义仓
三、以农安、昌图为中心的常平仓和义仓
四、常平仓、社仓、义仓的社会功效
第二节 “每丁一斗”仓储制与“额存谷”制
一、“每丁一斗”制
二、“额存谷”制
三、仓储制度的赈济养赡作用
(一)“每丁一斗”仓储谷与灾害赈济
(二)“额存谷”与灾害赈济
第六章 民间团体的救灾活动
第一节 晚清义赈在口外蒙古社会的赈灾活动
一、义赈款项
二、办赈过程
三、社会效益分析
第二节 慈善团体的赈灾活动
一、地方性慈善组织
(一)绥远流民赈济会
(二)绥远水灾急赈分会
(三)绥远旱灾兵灾救济会
二、教会的救灾活动
三、华洋义赈会的救灾活动
(一)工赈
(二)义赈
四、红十字会的救灾活动
结语
引用文献
地名总索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