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初心的力量
0.00     定价 ¥ 2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066224
  • 作      者:
    编者:祝彦|责编:李伍强
  • 出 版 社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2-01
收藏
编辑推荐
初心源自信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一种脚踏实地的信仰。在这种信仰的支撑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全国人民干出了一番举世瞩目的辉煌事业。实现“人民有信仰”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英模人物的激励和带领十分重要。我们相信:向读者讲述一个又一个感天动地的英模人物故事,展示一幅又一幅生动形象的英模人物图画,展现他们“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让“初心的力量”像春风化雨一样,滴入心田,化入心底,流入骨髓,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带给读者更多的正能量。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通俗平实的笔调,以夹叙夹议、图文互动的形式,讲述了夏明翰、赵一曼、刘胡兰、邱少云、焦裕禄、王进喜、甘祖昌、郭永怀、杨善洲、李向群、廖俊波、黄大年、李泉新等英模人物故事,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内涵,从一个角度表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实践。
展开
精彩书摘
李大钊
从容就义
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战乱、动荡,无数人臣服于黑暗,麻木如傀儡。如何打开希望的天窗?如何唤醒麻木的国民?如何踏上光明的征途?成了当时的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的心头大事。1889年10月,李大钊出生于河北乐亭,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大钊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继续为党组织奔走,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被捕,最终惨遭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少小立志,改变旧世界
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农民为了能活命、能吃饱饭而发动起义,以推翻旧的政权。那么,李大钊也是为了能吃饱饭才走上革命道路的吗?事实上,李大钊并没有饿肚子的担忧——他的祖父是清王朝的一个从九品的乡官,也曾经是个商人,赚了许多钱以后回到家乡买了90多亩地,还建了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大宅子,可以说是富甲一方了。在那个许多人缺吃少穿的旧社会,这样的家境足以让李大钊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个富家子弟在后来竞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
他究竟是怎么走上革命这条道路的呢?这就要从他出生的年代背景说起了。李大钊出生在1889年,那一年正是光绪皇帝亲政的一年,他是伴随着清王朝的日渐衰弱成长起来的。腐朽的清王朝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以及向帝国主义赔款,大大加重了对老百姓的剥削,旱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踵而至, “吃饱穿暖”成了老百姓的幻想。仅有的一些救灾粮款经过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和私吞之后,到达百姓手中的已寥寥无几,民众已被推向了生死边缘。目睹这一切的李大钊逐渐萌生了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念头——改变这个世界!
这种念头是建立在他发奋读书、不断开阔眼界的基础之上的。李大钊的祖父官职虽小,但在当时也属于统治阶级。为了让自己的孙子将来也能像他一样考取一个功名,他先后给李大钊找过三个先生。从6岁开始,李大钊在旧式的私塾学习了整整十年,而当16岁的李大钊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清政府却取消了“科举考试”这一延续了数百年的制度。入朝为官是当时许多人的梦想,也是一种随大流的体现,但现实的变化使李大钊走上了独树一帜的道路。
之后他进人了永平府中学,开始学习英语、数学、历史、外国地理等与传统的四书五经截然不同的新学科,结识了许多具有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新的学科给了他新的视野,让他看到了国家与民族的衰败,看到了人民的悲惨命运,逐渐产生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1907年,李大钊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开始了长达6年的紧张学习。然而此时,养育他长大的祖父却不幸去世,家产也被老人的女儿、女婿等人占去。自幼就失去父母的李大钊遭受感情和经济的双重打击。
为求真理,远离故乡
1907年,内外交困的清王朝正一步步走到了尽头。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了。第二年,随着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告退位,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共和的民国。
22岁的李大钊欣喜若狂,他兴奋地写道:“江山依旧是,风景已全非。”他以为新的世界到来了,可没想到仅仅一年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所窃取。李大钊悲愤交加,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揭露这些军阀官僚的丑恶嘴脸,但这已无济于事。他并不喜欢政治上的斗争,更不喜欢斗争中的流血,他很羡慕古时候的深山隐士,可是现实不允许他独善其身,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使命感驱使着他去找寻一种信仰来唤醒国民。
1913年,他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长汤化龙等人的资助下,带着一腔愤怒和寻求真理的热血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
身在异乡,心系祖国
身在异国他乡,李大钊时刻牵挂着故土。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日本就趁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先是在山东境内与德军作战(1898年德国占领了青岛),而后不顾中国的反对强行登陆并控制了青岛。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5项共计21条无理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二十一条”。
P1-3
展开
目录
序言
李大钊:从容就义
夏明翰:为真理献身
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
杨靖宇:铁骨铮铮的抗联领袖
赵一曼:血沃中华的抗日女英雄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董存瑞:为了新中国
江竹筠: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杨根思:舍生忘死保和平
焦裕禄:巍巍丰碑
王进喜:铁人担当
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
杨善洲:“救活”大亮山的老人
李向群:舍身抗洪魔
黄旭华:沉默的砥柱
黄大发:凿渠拔穷根
屠呦呦:一生只为青蒿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