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是管理研究最该倚重的范式吗?
哲学在管理研究中的作用为何?
领导就是英文世界中的Leadership吗?
如何做好本土管理研究?
诸如此类重大议题,虽然没有足够可靠的答案,但本书作者给出了自己比较独立的思考。
研究,是为了免于欺骗的人生。
管理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管理研究不可能只适于单一的研究范式。本书作者秉持坦诚的学术态度,反对实证研究范式的霸权地位,主张问题与方法匹配的多元范式研究进路,并且呼吁建立更加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
自我,是管理研究不可或缺的角色。
管理研究者既是拥有特殊“装备”的研究主体,又是诠释管理现象的适宜“载体”。管理研究者要对“自我”的历史文化、社会及专业养成,尤其是“身份”,保持必要的警醒和反思。本书作者以为从理解研究者自身生活出发来建构本土管理理论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启发,是管理知识品质的核心,洞见以下皆为修辞。
管理研究成果不是“真理”,而是主体间性的启发——洞见,其价值取决于接受者的判断、实践者的选择。而且,范式也不是管理知识的“护身符”,无论定性、定量,实证、论释、批判,还是实在论、非(反)实在论,洞见以下皆为修辞。
本书适合管理学及相关社会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也适合即将开启学术生涯的研究者阅读。本书作者相信,只有那些具有宽阔视野、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挑战主流的青年学者,才是管理学(社会研究)的希望所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