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的追求:骨器项链
把玩艺术之所以有今日之繁荣,离不开古人一点一滴的探索和总结,他们利用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不断丰富着把玩艺术的内涵。
从最初的骨器装饰物,到书室中的文房清玩,再到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传到我们这里,把玩艺术已经真正发展成为“万物皆可把玩”的一项娱乐活动。
古代没有网络,更没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无论是帝王将相、商贾名流,还是文人学子、乡野村夫,多数都喜爱把玩艺术。这种论断可能并不贴切,因为在人类历史的最初阶段,原始人类在把玩器物时,还并未将其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而仅仅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
古人把玩器物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些把玩器物有的取法自然完全未经雕琢,有的独具匠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4页图中所示的小石斧和石纺轮。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各种石器、骨器,这些工具主要用来满足他们生产生活的必需之用,比如用石器砍伐树木、用骨器击打野兽。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为他们精细化加工石器、骨器提供了条件。新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类已经可以用磨光技术将质地较好的石块打造成光滑的小石珠,同时也会使用钻孔技术将动物的骨、角或牙穿成饰品。这两类物品并不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乐趣。
那些被精心打磨的光滑小石珠和被藤条串联的钻孔兽骨成了原始人类手中的最初把玩之物。在原始人类眼中,这两类器物并不实用,却足够美观,攥在手中或挂在脖子上,会让自己比其他人更加光彩照人。这种对美的追求促成了把玩艺术的出现,同时也成为器物把玩的一大乐趣。
在三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便出现了大量的骨器饰物。大量动物牙齿化石的根部都可以发现双面对挖的孔洞,孔眼部位因为长期摩擦,已经变得光滑且发生形变,一些兽牙表面也有被摩擦光滑的痕迹。
透过这些骨器饰物,我们仿佛可以洞见当时原始人类生活的场景:外出打猎归来的男士带回了一些样式的兽骨,经过打磨钻孔后,这些兽骨变成了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带孔骨器。在某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他们将这些精心打磨的带孔骨器串联成项链,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士。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骨器项链可以说是最为豪华的饰品,是那些爱美人士爱不释手的潮流玩物。除了这种骨器项链外,古人还制造出了骨器戒指、骨器手镯、骨器发饰、骨器耳饰等装饰把玩物件,这些物件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艺术装饰价值,就是到了几万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把玩价值。
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对这些骨器饰物的把玩更多是一种无意识把玩,他们更多是出于装饰美观的需求去制作、收藏这些装饰物件,而没有更多从主观角度去把玩这些物件。
在现代,一些文玩爱好者会专门制作、收藏骨器饰物,他们通常会去主动养护、盘玩这些物件,不仅要盘玩出包浆,更要达到“揉骨为玉”的效果。可以看出,现代人对骨器饰物的盘玩之道正是继承了古人追求美的把玩传统。
对美的追求是古人把玩器物的一大乐趣,在判断一样器物是否值得把玩时,器物的美观程度是古人要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满足了自身对美的追求需求后,古人才开始进一步寻找其他方面的把玩器物。
P3-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