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 吴晓明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 马戎
“中国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意义 周晓虹
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立体化建构 胡钦太
理论自觉与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邹诗鹏
走向知识共同体的学术——兼论回到中国语境的重要性 汪涌豪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 孙江
从特殊中发现一般——反思中国经验的阐述问题 张静
当代学术话语建设:一个长时段的思考 章清
学术创新与论辩合理性的扩充 高瑞泉
研究手段、知识更新与价值诉求 陈恒
向“中体西用”的本义回归 李天纲
学术主体意识与国际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规则往何处去? 郑戈
互联网时代的两个学术场域与创新评价机制 许纪霖
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传奇 高瑞泉
现代性的认知维度 郁振华
中国崛起时代如何重新思考现代性 丁耘
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韩水法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孙周兴
自觉的两种进路——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程乐松
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 杨光斌
重建中国政治思想史范式 姚中秋
行政理性场景的演变格局:传统、现实与未来 罗梁波
范式的转型:政治科学研究与学术期刊的使命 包刚升
中国开放型发展道路的特性——质疑“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战略” 张幼文
中国四十年开放型发展道路:战略节点与理论内涵 张幼文
新中国 70年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大创新 任保平
新中国 70年经济制度变迁: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李萍 杜乾香
大国崛起: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 张卫国 王双
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乡村基层治理中的政府和社会 王丹利 陆铭
法理学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陈金钊
新中国政法话语的流变 侯猛
历史中国的分配正义:实践与思想 苏力
以科学立法促进刑法话语体系发展 刘艳红
非历史无创新——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转向 肖瑛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当代形态的科学本性 马龙潜
苏联理论模式与中国学术重建——以当代文艺学的学科命运为例 夏中义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杨春时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 仲霞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 毛宣国
新中国七十年文化研究的演进逻辑及其反思 肖伟胜
主体间性与中国当代美学——“新时期”之回顾及“新时代”之展望 郭勇健
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学派、话语与话域 李振宏
历史地理学界“话域”与“话语”的融通 侯甬坚
西物东渐与历史研究话域的拓展 熊月之
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思考 乔治忠
深化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构想 罗炳良
中国史学史研究视角的转换 钱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