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论文出版项目概要(2020)(精)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99159
  • 作      者:
    编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责编:王丽媛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自2019年起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起,该项目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出版研究深入、创新程度较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论文,以突出对优秀青年学者的科研支持,对他们优秀研究成果的鼓励与传播。本书邀请2020年度获得该项目资助的作者撰写每篇约5000字的研究成果概要,并将这些概要按照一定学科顺序编排成集,一方面记录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索引,为今后不断积累和总结相关研究和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理论意义方面,关于霸权国家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对霸权概念的界定和霸权国家特征的概括,并以此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下大国的兴衰更替以及霸权对世界政治经济的领导和支配力量。但是,对于霸权的维系及霸权结构的调整却较少受到关注。事实上,已有学者在对美国与以往的西班牙、荷兰、英国等霸权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时注意到,美国是一个与以往传统霸权国家不同的新型霸权国家,以往霸权国家衰落的历史经验似乎并不适用于今天的美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相比于以往的霸权国家,美国在面临其霸权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能够适时地调整霸权结构,使其霸权地位得以延续。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其霸权结构调整的基础。因此,本书对美国经济金融化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美国为维系霸权地位所进行的霸权结构的调整,同时也为分析美国战略核心利益的转移及其霸权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在现实意义方面,美国金融霸权是现阶段美国霸权的支撑力量和核心利益。研究美国经济金融化有利于理解当前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所实施的重大战略,同时借以分析其对世界经济格局带来的深刻变化,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界在对美国经济金融化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集中于从某一角度(如金融部门占GDP的比重、公司利润来源或居民负债比重等)描述经济金融化的现象,缺乏一个系统的综合指标体系对经济金融化程度进行评价。基于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度量一国金融化程度的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考察美国经济金融化的过程和特点。这一过程有助于回顾美国经济金融化历史背景并对金融化过程进行重新梳理与解读。对于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且处在美元体系之下的中国来说,美国国家战略的制定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美国经济结构和霸权结构调整的分析将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决策参考,也为今后中国对美国经济战略以及对外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建议。
  本书对美国经济金融化的解读基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总体视角,在阿瑞基体系积累周期理论的框架下,对近代霸权国家兴衰中的经济金融化问题进行了历史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美国经济金融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用以评价美国经济金融化的总体过程。本书认为,美国经济结构向金融化方向的调整,给美国国内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国内,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凸显;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控向有利于金融部门发展的方向转变;金融化扩大了居民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差距,这一过程严重威胁了美国以中产阶级为根基的民主体制。在全球,美国经济金融化使美国摆脱了通过地理空间扩张解决利润率下降危机的传统模式,其后果是改变了世界经济竞争空间的维度;经济金融化权力的外延表现为美元体系的建立,并以此实现对全球资本的控制;金融化增强了美国对外的金融权力,同时也加深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更为严重和频繁的经济(金融)危机。最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未能阻断美国经济金融化的发展趋势,鉴于金融霸权是当前美国霸权得以维系的中坚力量,因而今后短时期内,美国霸权依旧具有可持续性。本书认为,对中国在全球和平崛起问题的探究,不能脱离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变化,即美国经济的金融化、美元体系的构建以及全球竞争力结构性差异的变化。
  本书共分7个章节,第1章探讨了美国经济金融化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从金融化的内涵和金融化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最后提出本书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以及文章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基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回顾了荷兰和英国体系积累周期的金融化特征,及其在霸权国家兴衰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基于阿瑞基体系积累周期理论,认为经济金融化不是一个突变性问题,而是一种自15世纪末期,世界资本主义在欧洲萌芽后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一次体系积累周期的循环都加深了中心国家经济金融化的程度。随着金融化程度的深化,金融在霸权国家权力扩张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在荷兰体系积累周期中,金融化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在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关系中的全面渗透与支配。荷兰资本主义寡头统治追求对流动资本的绝对控制,这使荷兰在金融扩张阶段的经济活动转为向王室发放高利贷和纯粹的金融投机,对利润追求的狂热衍生出一系列的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荷兰的金融市场。随着荷兰将剩余资本转移到英国以支持英国的战争和立国活动,英国逐渐取得在欧洲以外地区的贸易控制权,并开始超越荷兰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与荷兰相比,英国霸权时期的金融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金融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支持,完善的公共债务体系使英国政府权力与金融市场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英镑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加深了国际关系的金融化。英国金本位制建立了一个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但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英国债权国的地位和英国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英国的霸权也由此逐步被崛起的美国所替代。
展开
目录
《保尔·拉法格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概要
《泛道德化批判研究》概要
《费希特自由体系及其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概要
《形象、思维与推理:存在图逻辑》概要
《朱子涵养工夫研究》概要
《全面抗战时期的后方工业发展及其长期效应》概要
《美国经济金融化研究》概要
《“共轭环流”:中国的角色演变与升级路径》概要
《要素错配、收入分配差距与产出增长研究》概要
《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职能与行为研究》概要
《分层因子面板模型与民营企业政策环境的动态评估》概要
《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概要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经济效应》概要
《碳期货与关联资产间的信息作用机制研究》概要
《投资者关注对股票定价的影响研究》概要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及其影响研究》概要
《中国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动态性研究》概要
《准征收研究》概要
《体系解释方法运用研究》概要
《生态损害法律责任实施机制的选择》概要
《受欺骗承诺的刑法效果问题研究》概要
《WTO体制中诸边协定问题研究》概要
《认缴资本制下的出资义务研究——基于债法路径的展开》概要
《正犯实质化研究》概要
《刑法前置化及其制约》概要
《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与农牧互动关系研究》概要
《中古中国(法华)譬喻诠释研究:从经典注释到地域实践》概要
《明代洪、永年间出版与文学关系研究》概要
《中国古典小说在日本江户时期的流播》概要
《追谥杜甫与元明时代政治文化研究》概要
《清代诗社研究》概要
《辩证性的文学守望: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德语世界》概要
《中国京剧选本研究(1790—1949)》概要
《“倭寇”与日本的“倭寇文学”——中日视差与文史互化》概要
《论活动诗歌——20世纪中期纽约派诗歌研究》概要
《德里罗四部小说中的体育叙事研究》概要
《他者·他性·他我:当代新英语小说中的动物研究》概要
《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概要
《(朱子家礼)在朝鲜传播中的“诸具”疏证》概要
《战国秦汉简帛古书训释研究》概要
《现代汉语“有/没(有)”组构的不对称及共现概要
《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的取效行为研究》概要
《认知差异机制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理论框架与实践方案》概要
《英美学界中国社交媒体研究》概要
《内阁大库藏书研究》概要
《创新、社会责任与中国产品海外形象关系研究》概要
《多区域新基建类技术采纳系统优化研究——以特高压为例》概要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户生计策略和福利影响研究》概要
《转型期中国城市蔓延:内涵、测度与机理》概要
《生育对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概要
《媒体新闻建构对公共冲突及其治理的影响研究》概要
《教科书中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形象的价值传承研究》概要
《早期德意志教育学形态》概要
《美国精英高校录取决策机制研究》概要
《中国大学生主体性学习:本土特色与转型发展》概要
《幼儿童书阅读反应的田野研究》概要
《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研究》概要
《手机依恋的实证基础及形成机制》概要
《墨戏研究》概要
《民间汉字图形研究》概要
《文化产业发生论》概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