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家志文集
0.00     定价 ¥ 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8244004
  • 作      者:
    作者:刘家志|责编:陈桂华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文章大多在期刊上发表过,或收录在其他公开出版物中。有些文章曾被一些期刊反复转载和引用,有的学术文章还在高级别的会议上交流过,有的文章被选入《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本书的编排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感悟,非学术类文章视角和表达方法独特,内容有趣味,思考富有哲理,学术类文章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家志,1949年生于云南省景东县迤大坝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上小学,1961年上中学,1973年上大学。1964年参加工作,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农村生产队干部、信用社会计、民办教师、汽车修理工、汽车司机。1976年从云南大学哲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99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云南省哲学学会秘书长。在哲学、社会学、民族学方面研究颇深,在民俗学和文艺理论方面也有所涉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2009年退休,现居昆明市区。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哲学系退休教授刘家志的四类共30余篇文章和钢笔、毛笔字习作,收录的文章多在报刊上发表过。全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作者回忆父母亲及自己童年的文章1篇,第二部分收录短篇小说1篇,第三部分收录小品文12篇,第四部分收录学术论文16篇;第五部分收录数篇钢笔字、毛笔字习作。
展开
精彩书摘
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童年
虽然我不是饱学之士,也不是个有成就的知识分子,有时甚至觉得连自己是否可算知识分子也是个问题,但我毕竟在这知识分子的队伍里,靠着一支笔、几张纸头和笨拙的舌头领着微薄的工资,并用它维持我一家的生活。这就是我的大半生,我退休前的所谓的职业。
也许是命中注定了我要走这条路,当我刚满周岁的时候,父亲就希望我做个知书识礼的人。在他,自然是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现在,我感到别扭。依才智,我总觉得自己并不是做老师的料,常为自己可能误人子弟而后怕,并且还常常为需应付简单的生活而苦恼。但是,父母亲已经感到了很大的满足,虽然他们没有从他们这个当老师的儿子这里得到任何一点好处。他们仍然过着艰难的生活,平日里要拖着老朽的身躯为生活而劳碌,但是他们感到幸福,感到快慰。在他们看来,要让儿子成为文化人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村里人非常尊敬他们,因为他们的儿子“有出息”。他们在人们面前走过的时候,带着一种荣耀感。所以,尽管在生活上没有得到我任何的照顾,他们仍旧很高兴,很满足。
听父亲说,我满周岁那天,家里就在我周围放上银钱、毛笔和杆秤之类的东西,让我抓周,对我自己的命运进行占卜。这些东西以相等的距离放在我的周围,看我自己先去抓什么,据说先抓什么就说明将来要从事那个行当。如果先抓的是银钱和杆秤之类的东西,说明长大了是个生意人;如果抓的是酒瓶和脂粉之类,难免是个酒色之徒。也许真有些道理,我竟抓了笔,这使我的父母亲喜出望外。他们杀了一头猪,请了所有的亲戚和邻居,为我庆祝第一个生日,庆祝我将来会成为拿笔杆的人。从那个时候起,在父母亲的心目中,我就是个“有文化”的人了。父亲料定我会给这个从未有人进过学校的家庭带来光荣。
所以,在我刚能拿稳毛笔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写字。无论怎样忙,他每天都用红土研成红墨,在草纸上为我写好几篇字,让我描红。父亲的字写得并不好,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但当时我总是认真地去完成父亲给的这一作业。
我们家住的是一幢三间的茅草屋,已经很旧了,橡子上和楼板下吊满了尘灰条。屋子没有窗户,大白天进去也是黑黢额的。一些房柱子已经腐朽,在上面拍拍,可以听见“啪啪”的响声,还时常听得到蛀虫在柱子里发出“嗡嗡”的叫声。
晚上睡在这种屋子里,周围一片漆黑,无一丝光亮。睡下之后,父亲总是边抽他的老旱烟边给我背《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目前杂字》以及其他一些他能背出来的文章,并讲述他学习的艰难情形。记得有一次,背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他突然停下来给我解释说,“日参省乎己”就是说三天剪一次手指甲,并说起先他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跑去问一位读书人,那个人是这样告诉他的。现在回忆起来,很有趣。我不知道那位读书人是真的这样理解这句话,还是故意耍弄我的父亲,反正我父亲深信不疑,并把这种谬误传给了我,我自然也是深信不疑的。当时,我只是想,三天剪一次手指甲太勤快了,一般人做不到。还有,这剪手指甲的事也能这样写到书里,让人们反反复复地读吗?自然,我也只是想想罢了,没有问父亲,也没有问过其他的什么人。直到我自己会读古文了,也读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了,才知道这句话并不是这样解释的,但是终究没有向父亲说明过。父亲不背书时就给我讲故事,或是点起明子火,侧身坐在床头,歪着身子在枕头旁那张从地主家分来的书桌上练习珠算。我躺在床上静听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子声,慢慢地进入梦乡,往往几次醒来都还听到父亲一边一个劲地背着口诀,“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一边手不停地在珠子上拨动着。我父亲的算盘打得很好,加减乘除样样精通。他经常给我讲各式各样的珠算运算方法,例如什么叫“调尾乘”,什么叫“破头乘”,怎样使用顶珠和底珠,等等。有时候下雨,做不成活计,父亲就用一个方形的红凳支起算盘,坐在火塘边练习珠算,并时时讲给我听。每到这时,我母亲便端出针线箩子静静地坐在旁边,边做针线活边听我们父子说话,并不时用针在乌黑的头发上抿一下。有时父亲讲得深了,她便插一句,说我还小,听不懂这些。
现在回想起来,这时父亲对我的启蒙教育是何等重要,时隔几十年,许多事还记忆犹新,像刚刚发生过一样。当时背过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我现在大都还记得。这些东西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比如在我想不起一个人的名字时,我就背《百家姓》,这种办法曾在几次考试中助我摆脱了尴尬的局面。
P2-5
展开
目录
一、童年回忆
我的父亲母亲和我的童年
二、短篇小说
老沙
三、小品文
同学聚会
有关“云大小区十年”的话题
板桥人家
疫情与感悟
五味
昆明菜
汪曾祺的小说观
世纪文学60家和作家汪曾祺
多年父子成兄弟
对“失望的失望”的失望
汪曾祺作品的命运
老年生活思考
四、学术论文
成年礼仪的文化内涵浅析
民族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的哲学研究
景洪县基诺公社曼雅寨的父系大家庭公社
婚姻家庭形式与社会组织制度关系初探
实践检验与理论指导
民族文化与民族审美文化建设
艾思奇与哲学研究
理论创新的根本是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邓小平与实事求是
做实事求是派
正确理解理论创新 改进哲学课教学
理论创新与民族文化建设
浅谈大学生的品德培养
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优势与劣势:文化产业的崛起
五、书法习作
毛笔单字练习
毛笔条幅、诗词练习
《兰亭序》摹写
钢笔字
地书
板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