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史哲论集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8153421
  • 作      者:
    作者:都本伟|责编:王庆芳//张瑜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都本伟,现任广东东软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曾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辽宁省葫芦岛市市长、辽宁省葫芦岛市市委书记、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等。

学术领域广博,文史哲经教育均有建树:经济学方面,曾发表过网红文章《东北与广东差啥?》,引起了全国的热议;哲学方面,曾在党报开辟过《哲学专栏》,是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代 表人物弗洛姆研究的主要学者;史学方面,是元明史特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袁崇焕的研究者,曾多次荣登《扬州讲坛》讲历史;文学方面,出版过三部诗集、二部散文集,被誉为“网红诗人”;教育学方面,曾出版过《中美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一书,是我国比较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史哲论集》是作者都本伟撰写的书籍,《文史哲论集》共分“文学漫步”“史学沉思”“哲学探索”三辑,是都本伟教授近年来对文史哲三大学科重大问题的硏究与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序言

哲学人生与人生哲学

 

张思宁

 

 

“网红书记”“网红诗人”的称号着实让都本伟先生轰动一时。其实,不止现在,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是著名的专栏作家,那时阅读他文章的人在纸媒覆盖的区域内,不像现在网媒时代的铺天盖地。我母亲就是他的粉丝,还有很多我认识的人,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就会说起读他文章的受益匪浅。都本伟先生的诗集《诗意栖居》今年出版后,人们开始关注他曾经有过的角色之外的学术成就。他在哲学领域的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他以哲学整体进程为始点,为探索理想社会铺建思考进阶。在《主体性的道德哲学——论康德伦 理学的特征及其意义》《时代的悲观意识——叔本华哲学的历史和理论 根源探讨》《论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扬弃》《论弗洛姆思想的历史与 理 论根源》《挣脱幻想的锁链》《论弗洛姆的社会哲学思想》《弗洛姆的 “ 社会性格”思想述评》等论文中,他遵循理想主义理念,将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的研究上升到理想意志的高度,在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这样的至高层次上,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把握了理想意志。他对马克思、康德、叔本华、海德格尔、弗洛姆、卢卡奇等哲学家的灵魂和思想进行不断探索,在展示西方哲学思想生发流变过程与演化的各种向度的同时,用理想意志驾驭哲人的思想,在心理学、史学、文学和经济学前沿的哲学思考,带给他巨大的创作欲望。哲学就是他的人生,他在《俯仰天地忆旧恩》《大爱长存去后思》中叙述了那些印刻在生命之中的童年印迹,父母在给予他无微不至关爱的同时,又给予他指向未来的期待,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构成了他童年经验的原型。  在他考上大学的年代,青年人主体意识还朦胧时,理想与意志在他心目中已经逐渐生成。大学,他选择读哲学,童年经验原型的模糊意向悄然投射到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之中,不经意间转变为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相互关联的认知模式,这就是他童年经验的理性再现,自然而然地建构出属于他的理想意志。他在象征性的关系中发现了指向未来的奥赜——人与人类整体的主体性。他的文字总是围绕理想意志展开,在实然、应然、超然的连锁意义中探索哲学奥秘,走向了哲学、心理学、史学和文学前沿的通路。三十年前他开始关注的哲学、心理学问题,时至今日还没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理想意志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贡献,这正是他的职责所在。

理想意志是认识你自己的另一种表达,都本伟先生阐释了它的内在意义:理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理想社会是集体为创造美好社会而奋斗的目标,但理想和理想社会的实现是艰难的,因此,必须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行,这种为理想不断奋斗的意志就是理想意志。他的理想意志建构于两个独立的理论基础之上:哲学和心理学。在哲学的理论体系中,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之中的理想意志具有主体性,是个体的主体性和人类整体的主体性的统一,他始终关注着一直以来被忽略的人类的主体性。在现代人的心灵困境中,他从西方哲学思想的复杂表述和历史演变中,提炼出蕴含在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之间的人类整体更深层的心理结构。在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理想意志建构在心理分析之上,他阐释了隐藏在社会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与集体意识的主体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哲学思想展开了理性批判。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社会性格理论带给他灵感,他发现了理想意志存在于意识、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集体意识的辩证关系之中,并整合了诸多的心理学概念和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值得一提的是,  存在于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之间的理想意志受到美学思想的润泽,在《论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怎样评价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浅谈研究  自然美本质的方法论》中所表现的美学意境中,理想意志更加完美,理想意志成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纽带。在此之前,无论是哲学,还是心理学都没有关注积极意义上的集体无意识与集体意识。个体意识与集体  意识的双重主体性,也没有得到理论的观照。

理想意志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在史学、文学中的展开折射出理想意志的学术意义。理想意志隐藏在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之中,在历史的演绎中理想意志具有推波助澜的力量,都本伟先生在他的论文和讲演中展示着这种力量。理想意志在史学中总是围绕人类社会发展的无目的性却又指向目的性,而在历史人物的作为中展开,展现着集体无意识与集体意识的辩证统一。都本伟先生阐释史学的重点是时代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他以理想意志为核心梳理社会发展动因和社会发展轨迹的必然性,剖析历史人物在时代潮流中的命运沉浮非偶然的必然性。他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关注童年经验在历史进程中的人性温度,从史学材料中挖掘最鲜活的人类成长经验,以及理想意志的记忆,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一代枭雄:忽必烈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悲剧英雄:袁崇焕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关注这些人物最有意义的那部分史实,剖析这些人物童年经验中个体主体性与人类整体性的内在关联,在理想意志之下展开的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和集体意识是隐藏在历史人物人格中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人不仅要为自己而生存,更应当为人类整体的发展尽己所能。他用理想意志阐释、诠释党史,具有文学解析和史学解析的双重效力,在《一枝独秀话沧桑》(上下篇)、《秋白尽染霜红色》(上下篇)、《论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由之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学习中共党史》、《从毛泽东诗词中学习中共党史》中,他通过展示集体无意识与集体意识的辩证统一,阐释蕴藏在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之间的理想意志的力量。都本伟先生的文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直接性探究了天理,他将现实社会置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中,用社会理想安慰、征服、超越现实社会的境遇,延伸社会生活的归宿。现实社会日常事象和重要事件的本质总是被混乱无序的表象掩盖,用天理解析细节的真实、逻辑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不仅会冲破认知的迷茫,而且对受伤的人格有康复作用。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不是远远相望,在精神世界总是相互交织。都本伟先生的哲学人生透过他的人生哲学流畅地展示在现实社会中,这是他对社会生活的自我体悟的凝练与升华。在《我与徐志摩的诗缘》《我与星云大师的文化之缘》《我与王向峰教授的诗缘》《忆恩师陶银骠教授》中,天理就是理想意志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形式,既与客观现实逻辑相切近,又与主观情感逻辑相契合,映射出的合情合理合天理的意蕴,实现了自身有限性的超越,以及尊重不同价值体系的包容精神,宁静和谐、意趣兼得。在心灵重新整合的过程中,日常生活的琐事具有了非同寻常的价值。理想意志象征着自我探索的状态,经历磨难是发现和完善自我的必经之路。理想意志具有无限的延展性,在理论与学术的现场,为心灵预留了空间,在《人文精神:迈向成功的阶梯》《科学精神:助力精彩人生》《大学精神的传承》中,都本伟先生在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的交织中抽离理想意志轨迹,用理想意志观照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大学精神,并赋予全新的社会价值观,理想意志是联结理想社会与社会理想之根,推进着人们对精神的无穷底蕴的探索。

都本伟先生的哲学人生,也是他的人生哲学,人生与哲学是凝缩于一体的存在。他将经历、感受和思考用哲学方式表达出来,他的理想意志创造出凝聚力与和谐精神的力量。他从哲学处境出发,发掘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理想,阐幽发微、深刻而精彩。在信息时代已有的切实可行的心理暗示会骤然消失,阅读他文字总是有心灵的交流感,那种象征性的倾诉,不是忘却那些具体,而是在此之上重新发现境遇的意义,在规范之上远远超越了规范。我一直追求爱仇的境界,却时常因为愤怒而烦恼。尽管愤怒属于正常人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出现在其他人那里可能不会引起我的心理反应,但是,我不允许自己存在这样的问题。2020年9月末,在西藏当我与一位年轻的佛学成就者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对我说,那是因为我内心有愤怒,我的愤怒与他人无涉。大活佛用平静、自信、肯定的眼神看着我,他的话不容置疑,  无疑是我的修炼程度不够。前些天,我突然感到那个萦绕在我心头的、多年的、同愤怒有关的阴霾消失了,愤怒的感觉飘离我很远很远,爱仇的境界不断升腾。我寻思着改变的原因,突然搜索“天理”二字,这是我拜读都本伟先生散文后最强烈的印象,他的散文在我脑海中闪烁。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在碎片化阅读场景下,深度阅读的意义在于寻找那些对人生有意义的指导。碎片化阅读犹如快闪,稍纵即逝,留下瞬间、模糊的印象,即便是只言片语也难以在心灵深处驻足,虽然有众多的信息可供选择,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不自由,会被圈定在碎片化的场景中,这是悖论。有选择的悖论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儿,只要瞬间的快意常在没有什么不好,但碎片化阅读的成瘾性同样会消解人的意志,不自觉地放弃理想和责任,甚至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史哲论集》正是都本伟先生用哲学对心理学、史学和文学等重大的、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问题从面向未来角度做出的回应。只要读一读这部著作就会发现,他以哲学的方式阐释问题,虔诚、真挚的态度足以让读者展开严肃的思考,并在此之上建构自己的精神基地,为人与人之间在更高层次的交往和结合提供基础,擒获到禀性的充溢,这是抵达健康人格的必由进路。阅读《文史哲论集》乃是对人格与自身存在的修复、补充和拓展,获得心灵的动力。

 

2021 年 10 月 30 日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文学漫步
我与徐志摩的诗缘
我与星云大师的文化之缘
我与王向峰教授的诗缘
忆恩师陶银骠教授
一枝独秀话沧桑(上篇)
一枝独秀话沧桑(下篇)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秋白尽染霜红色(上篇)
秋白尽染霜红色(下篇)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不惜唯我身先死
大爱长存去后思
俯仰天地忆旧恩
诗意的理想世界
诗词创作论
《和风细雨集》自序
《雁翎集》序
《在草原深处》序
《胡雪诗集选》序
《激流人生》自序
《诗以言情》自序:情到深处涌诗篇
《文以载道》自序:我所理解和创作的散文
《教比中美》自序: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心灵探秘》自序:时代的心理学
《思哲论史》自序:以史鉴今,以哲启思
做人生的赢家
任重道远,自强不息
人文精神:迈向成功的阶梯
科学精神:助力精彩人生
大学精神的传承
仲春时节,那一抹浓浓的诗意
论中国根雕艺术的审美价值
新诗四十五首
第二辑 史学沉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
一代枭雄:忽必烈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
悲剧英雄:袁崇焕的一生及其历史地位
论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由之路
从毛泽东诗词中学习中共党史
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学习中共党史
第三辑 哲学探索
主体性的道德哲学
时代的悲观意识
论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的扬弃
论弗洛姆思想的历史与理论根源
挣脱幻想的锁链
论弗洛姆的社会哲学思想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思想述评
论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
怎样评价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
浅谈研究自然美本质的方法论
大众哲学之我见(44篇)
附录诗词评论
《诗意栖居》序:大地情思奋笔扬
《和风细雨集》序:独得环中物外情
《和风细雨集》序:肺腑歌吟汩汩流
诗意栖居与诗意思想
党史诗词创作的价值理性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