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华严学概述
(一)华严学的概念
(二)华严学的发展脉络
(三)华严学的学理特征
二、现代新儒学概述
(一)现代新儒学的概念
(二)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脉络
(三)现代新儒学的学理特征
三、现代新儒学“以佛解儒”的问题意识和诠释路向
(一)现代新儒学的问题意识
(二)现代新儒学的诠释路向
第一章 六艺圆融:马一浮华严思想研究
第一节 马一浮对华严学的研究与推重
一、与华严高僧的交游
二、创办般若学会
三、以华严教理撰述著作
第二节 华严学与马一浮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展开
一、法界缘起与六艺圆融
(一)六艺统摄于一心
(二)六艺统摄诸子
(三)六艺统摄四部
(四)六艺统摄西学
二、教相判释与六艺判教
(一)总别相即与统类一也
(二)据六艺判释
三、以华严释儒的诠释学向度
(一)诠释的目的:摭彼教之卮言,证儒家之孤义
(二)诠释的依据:见性则横说竖说
(三)诠释的向度:圆融不二与神会心解
(四)诠释的实践:以华严释儒经
第三节 马一浮华严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一、六艺之道:现代新经学的本体论
二、六艺之教:现代新经学的教化论
三、六艺之人:现代新经学的境界论
第二章 体用不二:熊十力华严思想研究
第一节 华严学与熊十力的思想转折
一、从革命到革心
二、从唯识到真心
三、从归儒到造道
第二节 熊十力对华严思想的会通
一、熊十力对华严本体论的会通
(一)体用不二
(二)心物不二
二、熊十力对华严认识论的会通
(一)性量不二
(二)性修不二
三、熊十力对华严判教论的会通
(一)判教观
(二)判教实践
第三节 熊十力华严思想的特征与影响
一、熊十力华严思想的特征
二、熊十力华严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广大和谐:方东美华严思想研究
第一节 方东美对华严思想的重视与推崇
一、方东美的华严际会
二、方东美讲授华严
三、承续中国文化精神的华严思想
第二节 华严学与方东美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展开
一、方东美对华严法界缘起观的诠释与重构
(一)法界缘起观
(二)和谐境界论
(三)真心统摄论
(四)特征及启示
二、方东美对华严圆融无碍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广大和谐:方东美对圆融无碍的继承
(二)交相互摄:方东美对圆融无碍的发展
(三)圆融无碍与方东美哲学的开展
三、方东美对华严判教论的反思与超越
(一)方东美的判教观
(二)方东美的判教实践
第三节 方东美华严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章 圆善相即:牟宗三华严思想研究
第一节 牟宗三对华严学的研究与推重
一、牟宗三对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与重视
二、牟宗三对华严学的研究与重视
(一)牟宗三对《起信论》的推重
(二)牟宗三对华严宗的推重
第二节 华严学与牟宗三哲学思想体系的建构与展开
一、牟宗三对华严学的思想疏释
(一)对华严学义理的解读
(二)对华严学体用义的衡定
二、牟宗三对华严学的本体诠释
(一)从华严说“智的直觉”的全体大用
(二)由“一心开二门”到“道德形上学”的建立
三、牟宗三对华严判教思想的运用
(一)牟宗三的判教观
(二)牟宗三的判教实践
(三)牟宗三判教论的归趣
第三节 牟宗三华严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一、牟宗三华严学研究之所得
(一)彰显传统文化价值
(二)梳理华严发展脉络
(三)评析法界缘起理论
(四)建构“道德形上学”体系
二、关于牟宗三华严学研究的反思
(一)关于华严宗的理论来源的反思
(二)关于牟宗三分天台、华严高下之说的反思
第五章 心通九境:唐君毅华严思想研究
第一节 唐君毅华严思想的形成
一、唐君毅的佛学因缘
二、唐君毅对华严思想的推重
三、唐君毅华严哲学的理论定位
第二节 唐君毅华严哲学体系的建构与展开
一、唐君毅华严哲学的本体论
(一)“道德自我”的内涵
(二)“道德自我”的分殊
二、唐君毅华严哲学的判教论
(一)判教观
(二)判教实践
三、唐君毅华严哲学的境界论
(一)唐君毅对华严宗圆融精神的继承
(二)唐君毅华严哲学的道德宗教境界
第三节 唐君毅华严哲学的现代意义
一、时代意义
二、理论意义
结语
一、心性形上学
二、文化判教论
三、圆融价值观
附录 金忠烈华严学思想述要
一、生命意识:金忠烈华严学的核心理念
二、构造哲学:金忠烈华严学的体系定位
三、圆融会通:金忠烈华严学的价值向度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