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万物统一的美学探索--东正教与俄罗斯文论(精)/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12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387318
  • 作      者:
    作者:张杰//管月娥|责编:高文喆//桑梦娟|总主编:张杰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着重研究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如何在思想家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理论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批评观和理论,即由“一分为二”的二元对立,走向了“三位一体”的重精神联系的批评之路,主要揭示了理论观念和批评方法的更新,探讨了整体性批评、人本主义批评、象征主义批评、现实主义批评、悲剧哲学批评和审美形式批评等,从而进一步表明该时期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与西方文论的迥异及其对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支撑。
展开
目录
绪论 东正教与俄罗斯文论概述
第一节 三位一体:真理与方法
第二节 神人合一:信仰与人道
第三节 审美批评:象征与现实
第一章 理论观念的更新
第一节 批评的更新:现实主义批判与东正教渊源
第二节 真理的探索:理性化与非理性化的融合
第三节 认识范式的转换:由“二位一体”走向“三位一体”
第四节 审美理想的变更:宗教与艺术关系的再阐释
第五节 文学史的重新认识:文学史实的宗教解读
第二章 批评方法的思考
第一节 真理的存在:一根无限的问题链
第二节 逆向的发展:一个动态的阐释过程
第三节 东西方融合:“上帝在我心中”的艺术批评
第三章 “万物统一”的整体性批评
第一节 走出危机:西方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完整知识:批评理论的基础
第三节 索菲娅形象:智与美的融合
第四节 伦理学观点:善与万物统一
第五节 艺术审美观:整体性批评
第六节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形象分析
第四章 东正教人本主义批评
第一节 走出危机:追求信仰与自由
第二节 别尔嘉耶夫:东正教人本主义
第三节 救世的东正教文学批评
第四节 弗兰克:虚无主义伦理学与照亮黑暗的神圣之光
第五节 特鲁别茨科伊兄弟:“聚和性意识”与生命的意义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聚和性意识”解读
第七节 虚无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
第五章 新宗教意识的象征主义批评
第一节 索洛维约夫:“万物统一”的俄国象征主义
第二节 梅列日科夫斯基:新宗教意识的象征主义
第三节 维·伊凡诺夫: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
第六章 走出环境的现实主义批评
第一节 卢那察尔斯基、高尔基:造神论思想
第二节 《罗斯记游》中的“造神论”思想
第三节 罗赞诺夫:文学的生活化与生活的文学化
第四节 思想探索的文学化:“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第五节 洛斯基: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六节 现实与理想:《樱桃园》的直觉阐释
第七章 超越理性思维的悲剧哲学批评
第一节 哲学的悲剧与悲剧的哲学
第二节 精神活动:文本的意义构建
第三节 舍斯托夫:走向《圣经》哲学
第四节 存在主义:“悲剧哲学”批评
第五节 布尔加科夫:宗教唯物主义探索
第六节 “三位一体”的文学批评
第七节 弗洛罗夫斯基:回归东方教父
第八章 宗教文化渊源的审美形式批评
第一节 巴赫金:“复调”中的“聚和性”
第二节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与基督教文化
第三节 走向多维的“聚和性”诗学结构理论
第四节 “聚和性”与《当代英雄》
第五节 文化之源:俄罗斯民族独特的“聚和性”思维
结语 从科学转向宗教:反思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主要批评理论家及其论著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二 术语和概念中俄文对照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