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论”和三论宗及其相关研究的现代意义——由“三论”研究以及三论宗发展之“不绝如缕”反思之
汉译《中观论颂》四大释文“二谛”义比较探微
龙树中道思想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三论宗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内涵
从般若学到三论宗——三论宗源浅探
支娄迦谶的佛典翻译活动与大乘般若学的传人
南朝士大夫与三论学的渊源考论
玄畅、周颐与三论宗的发源
何胤与三论宗
《阿耨达经》的菩萨观(二)——《阿耨达经·得普智心品》研究
鸠摩罗什的历史功绩与内在品格
性情与法系——以鸠摩罗什与真谛在华弘法事业之比较为中心
僧肇注《维摩诘经》的形式研究
论三论学发展过程中的“肇学”传统
僧肇“体用”哲学新探
僧肇哲学与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僧肇的“不真空”及“物不迁”思想
佛教中国化视域中的庄子、僧肇人生观比较研究
玄璧法师与关河三论
三论宗与栖霞寺
法度、周颙与摄山佛教三论学派
韩国的僧朗研究管窥
《三论玄义》——吉藏中观思想的结晶
吉藏所述的佛教部派的形成及主要理论
吉藏思想是一元实在论吗?
析论三论宗嘉祥吉藏对真理与名言的看法
吉藏大师与《金刚经》
嘉祥吉藏大师三论宗佛学思想范畴研究
吉藏之“初章”与三论宗思想的奠基
吉藏“草木有佛性”说之伦理意义
吉藏的佛性论思想浅析
吉藏解《法华》之辨经宗旨
浅谈“无所得”之正观与妙用——以吉藏大师《大乘玄论》为依
从《宋高僧传》看元康法师的生平与特点
未得无生法忍菩萨与往生净土之关系——以《大智度论》为中心
三论学与华严学思想略析
印度中观学派寂天思想对藏传佛教的影响
从吉藏与宗喀巴对《中论》“八不”的阐释
印顺中观贯通思想
重玄学家李荣的“二道”说与佛教“二谛”之比较
印顺法师对《中论》“观时品”的诠释与芝诺悖论
方东美的三论宗研究
“龙树”之学的“玄学”化——吕潋对汉语中观学之诠释与定位
方立天先生的三论学研究
三论宗“三论”——评悟实法师《三论宗与中国佛学》
日本凝然上人《三论宗纲要》述评
日本三论宗漫谈
吉藏的二谛和“四重二谛”论
《阿耨达经》存废研究
有无之辩与“不真空”
吉藏《金刚般若疏》研究
周颞与南朝宋齐佛教
“空”概念的佛法化过程及其在三论宗中的适用
略论《般若经》为众经之王初探——以《大智度论》及《现观庄严论》为例
《中论》“诸业本不生”一颂的解读——中观师如何成立“业不失坏”
佛性与般若——论慧文大师的“一心三智”
从般若学到三论学的传播看佛教在中国之演变
般若的空与不空
从“相待”到“相即”——中国佛教的因缘中道论
三论精义历久弥新
《大智度论》与《大品经义疏》的般若智暨方便慧
龙树菩萨“八不”思想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以吉藏为中心
青目《中论释》里的反神(我)存在论证探析
三论宗衰灭的历史原因初探
《提谓波利经》与南北朝判教——以“五时判教”为例
僧肇思想的老学意蕴
僧肇佛学思想的生态意蕴
陈、隋之际摄山三论师教化区域略考
摄山三论学派与禅宗的交涉:以慧布为线索
吉藏生平事迹编年考
吉藏“二谛”思想初探
吉藏大师四重二谛说的思维特质
嘉祥吉藏与《弥勒经游意》
吉藏解经学对六朝南北佛教经学的兼收并蓄——以《金刚般若疏》为例
嘉祥三论之构建方法探析
敦煌本吉藏《法华经》注疏系之文献价值述要
吉藏大师的“通别之辩”与《法华》25种科判结构之流变
吉藏大师中道实相思想的中国化特质
试论吉藏对道教的判释及《太玄真一本际经》的回应
净影慧远二谛论辩析
《中论》里的生死无常与空性
太虚大师与近代三论宗的重构——以《整理僧伽制度论》为中心的探讨
太虚大师关于般若中观学思想的研究和阐扬
印顺法师中道思想
支娄迦谶及竺朔佛的佛典汉译活动
唐君毅论吉藏二谛思想之辨析
黎端甫之三论宗研究初探——以民国期刊遗存为中心
空宗、法性宗思想之比较与融摄——以宗密、延寿为着眼点
般若学思想对于神会禅学观念的影响
三论宗与牛头宗关系考释
永明著述与僧肇论著——以《宗镜录》与《肇论》为重点
浅论三论宗与华严宗的渊源
开拓与圆融——以能海上师与近代藏传佛教向内地弘传的史实为中心的探讨
论李荣重玄思想的佛教三论思想渊源
元晓《本业经疏》中的“二谛”观
民国时期“佛教学知识建构”视域下的“三论宗”——从民国时期两部佛学辞典中的“三论宗”谈起
试析中道的无碍思想——空有圆融
清辨《大乘掌珍论》管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