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活中的心理学(拿捏关系成就高情商自我)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3209288
  • 作      者:
    作者:柏燕谊|责编:李晓庆
  • 出 版 社 :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柏燕谊,动力学心理咨询师,心理畅销书作家,媒体特约心理专家,心启航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电视台《夜线》《小鬼当家》栏目常驻心理专家,地方卫视《金牌调解》《谢谢你来了》《爱情保卫战》《育儿大作战》《第三调解室》常驻心理专家,2014年北京市“和谐之星”,2015年北京市“三八红旗手”,2017—2020年蝉联全国前50名最有影响力心理咨询师,2008年至今做个案心理咨询累计超过10000小时,开展心理公益讲座百场,做深度心理干预帮助3000多个家庭。


展开
内容介绍
人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生活离不开关系。本书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深入探讨人在各种关系中生存、成长、发展的智慧,同时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入门指导。本书可以让你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及认知、情绪方面的困扰,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更清晰、深刻地认识自己、他人和关系;获得心理动力学方向的咨访关系建立技巧和经验,从而更快、更稳、更自信地走向专业心理咨询师之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精神分析下的爱与痛

不论你是心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的爸爸妈妈,本书都可以带给你启发,引发你思考。我希望能够通过真诚的分享,对你的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和工作关系提供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帮助。

 

人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特别无聊。人活着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吗?这种活法其实是一种动物性的活法。

 

如果只是这么活着,人和动物有何区别?人与动物不同,正因为人有思想,同时处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活着,除了吃喝拉撒睡,还得做出很多努力,比如需要通过学习、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学习、工作是我们活着的基础之一,也是能力的来源。此外,我们还有特别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情感生活。家人、朋友是内在情感体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既要有学习、工作的能力,又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些加在一起,才是我们活着的全貌。这也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差别。也就是说,人是有思想、意识、社会化的需求和社会化的能力的。

 

具有社会化的能力,我们就一定能活得好吗?我想,答案是不一定。崔永元曾是中央电视台的知名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节目大家都特别爱看。他有渊博的学识、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生活富裕、家庭美满,但是患上了抑郁症。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在疫情防控结束前后,休学孩子的比例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甚至离家出走。他们既没有社会竞争的压力,也没有经济压力,却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我至今依然非常怀念的“哥哥”张国荣也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

 

他们显然不缺乏社会化的能力,还有创造情感的能力,但为何依然不能轻松地活着呢?我们除了从生物视角、现实视角去审视外,还要从心理学的视角了解背后的原因。对于以前的人而言,不具备心理学视角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那时物资匮乏,只要好好挣钱,一家人吃饱穿暖就好。人都是先管肚子,再管脑子,这是个体需要的基本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过渡到了需要“管脑子”的阶段。大量信息争抢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十分忐忑。这种忐忑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关系。以前,毕业后国家给分配工作,老了后国家帮养老。现在追求的是自主性,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要为自己的养老负责,个人的个体性就突显出来了。这就导致人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自我发展上。此时,心理学视角就尤为重要了。

 

在北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期间,我发现一到寒暑假,学生的咨询特别多。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学生的咨询也很多。是他们缺乏学习能力吗?这些孩子多来自重点高中或名牌大学,显然不缺乏学习能力。那为什么一个人在拥有能力后,依然感到不快乐呢?我们可以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鼻祖。我们崇拜他,因为是他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不曾知道的事。但我们似乎应该“讨厌”他,因为他让我们知道了我们不知道这一事实。

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样子吗?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是由潜意识决定的。潜意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不可知性。所谓不可知性,就是你根本不知道潜意识的存在和运行。早在胎儿时期,潜意识就已经蛰伏在你的记忆深处。之后,你的诸多经历(比如尿床、吃奶)都会沉淀到意识深处。我们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在内心产生很多冲突。为了让这些冲突平衡,很多“掩耳盗铃”的现象就出现了。人会用一种自我的、心理的、难以觉知的方式进行平衡。在精神分析的视角下,我们是活在内在的、不可知的潜意识中的。有的人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特别糟糕。张国荣曾在采访中说过,一旦人们知道他真实的样子,就会厌恶他,他并非外界想的那么完美。这种内在的自我厌恶和愤怒,会在现实层面不自觉地影响他的生活与工作。可能他在潜意识中并不认为自己是成功者,所以在现实层面无意识地打击自己。我们对这种现象并不陌生。

 

弗洛伊德说过,人是活在驱力当中的。驱力,也叫作力比多、性驱力,指的是一种能够获得快乐、愉悦、爱的满足的心理能量。人是活在追求舒服、快乐、满足的驱力中的。人还有另外一种驱力——攻击性。攻击性就是当个体不高兴、愤怒时对外进行释放的行为,比如:你让我不高兴,我就跟你嚷嚷,你再跟我急,我就跟你动武;你把孩子管得太严,孩子就“掉链子”“摆烂”,甚至生病。这些都是攻击性的表达。攻击性可能表现为语言攻击,也可能表现为行为攻击。

 

有人会说,我没有经历过以上这些情况,那为什么我依然会抑郁?我的孩子并非难产,家庭和睦,从小也没被溺爱或苛待,为何他依然会出现问题?没有遭遇挫折、创伤并不代表一个人就一定不会出现问题。因为每一天,人都是活在压力下的。人一出生就开始奔向死亡,这是生物发展的规律,也引发了人本能的内在压力。人一直在经历巨大的环境变化。我们出生前在子宫里,一切都是温暖、安全的,能够享受母体的爱与营养。然后通过挤压、穿过产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突然间暴露在空气当中,必须要呼吸才能生存,必须要用尽全力,吸吮乳头才能吃饱。所有的生存模式都变了。这样的体验——虽然已经不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是一次生死的体验。我们每个人都是穿过“生死门”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也会穿过“生死门”,离开这个世界。

 

当感到饥饿时,婴儿期待的是妈妈喂奶,但不太可能一秒不差,当时就能得到满足。当婴儿有了饥饿感时,他除了向世界发出愤怒、无助的号哭外,什么也做不了。在那一瞬间,他有了被死亡逼近的感受。这种恐惧、不安、破坏性的体验成了他内在的一部分。

 

一定要找到吃的,这种想法的背后是性驱力。当你想吃东西却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吃的,并因此产生了愤怒时,攻击驱力就出现了。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人开始慢慢成长。愤怒是成长的起点。这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视角。

 

在新精神分析的视角下,妈妈和婴儿的关系,也就是母婴关系(更客观的表述是婴儿和主要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一位妈妈说她必须时时刻刻(尤其是在晚上)抱着孩子,一放就哭。她就这样抱了孩子三年,直到情绪崩溃。她问我:“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好养,我的孩子就那么敏感呢?”我们可以从关系层面来理解这个现象。关系决定了一个孩子内在的心理发展状态,决定了孩子是不是有足够的安全感,是不是能够被很好地理解,跟妈妈是不是同频、共生的状态,能不能感到特别快乐、舒服。

 

还有一种精神分析的重要视角——自恋。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因为在子宫里,除了“我”没有别人(双胞胎或多胞胎除外),“我”完全不用为吃喝拉撒睡操心,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满足。这种全然得到满足的自恋成了活着的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当孩子的需求被正确地理解并满足时,他内在的自恋感就会激增。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被忽略的,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存在可能是不真实的。如果他被虐待,就会产生“我的存在是多余的,我是被讨厌的”这种内在价值判断;如果他经常被批评、指责,他就会产生羞耻感、停滞感。一个人的自恋,决定了他内在人格的健康程度。

 

健康的人格,是个体认为自我是有力量的、正确的、恰当的感受。性格是一种特质,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在与这种态度相对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比如开朗、外向、活泼。

 

如果你想去了解你的家庭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你的工作为什么出现问题,那么一个可用的方法就是拥有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理解人是怎么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有性驱力、攻击驱力,有对于关系的重要思考,更有自己内在的自恋部分。

 

当你从精神分析的视角去审视这个世界和每个人时,你就能看得更加清晰、深入,不会只是停留在谁对谁错的层面,也不会纠结于表面的冲突。你将拥有找出问题根源、解决问题,或是帮助来访者(如果你励志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找到问题根源、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展开
目录

前言  001

第一章 给孩子的爱,60分足够  011

第二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029

第三章 多孩家庭如何培养手足之情?  041

第四章 别让孩子成了你的替罪羊  055

第五章 谁在控制我的身体?  067

第六章 孩子跟你不亲,只因你不够强大  079

第七章 婆媳起冲突都是因为爱  093

第八章 婆婆跟我抢孩子怎么办?  103

 

 

第九章 孩子的力量,来自恰好的挫折  111

第十章 如何被原生家庭治愈?  123

第十一章 为什么你总是遇到“渣男”?  139

第十二章 你的关心,正让孩子变得无能  153

第十三章 夫妻之间如何越吵越爱?  165

第十四章 为什么被背叛的总是我?  175

第十五章 总是被分手,我会孤独终老吗?  183

第十六章 如何摆脱亲密关系的控制?  193

第十七章 谁来决定春节该回谁家?  203

第十八章 如何为孩子打好幸福地基?  213

第十九章 爱情会变亲情吗?  223

第二十章 如何为爱情保鲜?  233

第二十一章 为了孩子,我们绝不离婚  239

第二十二章 如何在关系中互相滋养?  247

第二十三章 我究竟为何生气?  253

第二十四章 你真的了解自卑吗?  263

第二十五章 你到底在恐惧什么?  27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