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换位思考是高情商的关键,本书将激发你的换位思考能力,让你成为高情商的沟通者!
你是否深陷人际关系的漩涡?
你是否总觉得自己很委屈?
你是否常常是一个话题终结者?
你是否总是业绩不佳?
……
逃离负面牢笼,需要改变思路!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与他人形成情感联结!
2.带你深入了解换位思考的方方面面,转变你看待事物的整个方式。
其实我们都没错,只是站的位置不同!
那么?你真的懂换位思考吗?
换位思考≠讲道理
换位思考≠同情
换位思考≠比惨
打开本书,了解换位思考,才能切实运用换位思考疗愈他人,疗愈自己。
称呼里面藏学问,决定关系“润不润”
你骑车去山区旅游,眼看天快黑了,可仍没骑出无人区。这地方可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再走不出去可真就要经受蛇虫鼠蚁的轮番轰炸了……正着急着,一位赶山的老大爷恰巧路过,你便单脚支地骑在自行车上高喊:“老头,最近的村子离这里有多远?”
老大爷头也不抬:“五里!”你也不道谢,骑车飞奔,结果一口气骑出近十里,仍然荒无人烟。
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哪里是五里,照此看来,恐怕要跑五十里!
你突然心中一颤:等等,五里?难道老人家说的不是五里,是无礼?
恍然大悟之后,你恨不得狠狠扇自己一嘴巴,这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小学老师就教过啊,活了二十多年,却让自己全都就着米饭给吃了!
你急忙掉转车头往回赶。等追上老人,你马上把车子停好,走过去满面羞惭地开口说道:“老大爷,对不起……”
还没等你把话说完,老人便说:“这方圆几十里就我们一个村子,你想去市里找旅店恐怕要骑到半夜,夜里在山里赶路可是很不安全的。小伙子,你要是不嫌弃,就到我们村吃点饭歇歇脚吧。”
社交活动中,称呼是个大问题。你的称呼给人一种美好的体验,对方自然喜笑颜开,要是让人反感,那就等于自找麻烦。
通常情况下,称谓会随交情的递增而逐步随意化,然而,对于初级关系来说,这是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称呼的正确、适当与否,不仅体现一个人的风貌与素养,也显示出你对他的重视与尊重程度。换位思考,如果有人在称呼你时随随便便,毫无尊重可言,你还愿意和这样的人有更深的交情吗?
所以,称呼要有技巧、有含义,郑重一点说也要有基本原则。
社交基本原则。
一要合乎常理常规,不是特别熟的人别开玩笑。
二要入乡随俗,要设身处地,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在南方人看来,“伙计”等同于“长工”。
三要遵循约定俗成的顺序,即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疏后亲。
如果社交活动中,对方对你来说还很陌生,那么要怎样称呼才算合适呢?
变通的方法也很简单,一点就透。
例如,用通称:
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选择合适的称呼。比如小哥哥、小姐姐、帅哥、美女、 ╳ 先生、 ╳ 经理、叔叔、阿姨、师傅等,一般而言,对年轻男子可以称帅哥,对中年男子可以称“先生”,年龄更大的可以叫“叔叔”;未婚女子年龄比我们大,可以叫“小姐姐”或“姐姐”,年龄比我们小,可以叫“美女”,年过五十可以叫“阿姨”或“姐姐”。
又比如,用亲近称呼:
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关系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称呼。比如 ╳ 爷爷、 ╳ 伯伯、 ╳ 叔叔、 ╳ 哥、 ╳ 奶奶、 ╳ 阿姨、 ╳ 婶、嫂子、姐姐。需要注意:“嫂子”和“姐姐”这两个称谓,使用时请务必谨慎,如果不确定对方婚否,或者不了解对方的婚姻状况,称“姐姐”比较稳妥。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与人初次见面,不知道对方情况,也不可能贸然询问,这时就该通过相貌判断年龄,尽量往年轻了叫;通过衣着和言谈举止判断身份,尽量用尊称——使用尊重、美化性的称呼,一般是不会出错的。
目的明显,直奔主题,心理排位一定低
有一个叫杨铭的年轻人,从河北到东北读大学。大学四年,他明明知道自己有一位远房表亲在学校工作,可是总放不下自己读书人的身段前去拜访,甚至避之不及。
临毕业时,他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找人帮忙推介,争取更好的就业机会,顿时着了急。
怎么办?为了自己的前途事业,他决定还是脱下长衫,“委屈”一下自己。
到了亲戚家里,杨铭生硬地先来了一段自我介绍:“叔,我是杨铭,您老家那边的亲戚,我爸是杨刚。”
对方一听也是喜出望外,赶紧招呼落座。刚开始双方聊得还算投机,有说有笑,聊着聊着,双方的话题就进入了“叙亲情”环节,这位亲戚问道:“杨铭,你七舅姥爷身体最近怎么样?”
这一下子就把杨铭给问住了,他自从跨入大学校门,便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农村,对于自己的那些农村亲戚早已懒得走动。所以一问三不知,再聊其他亲戚,也是支支吾吾,含糊其词。
气氛风云突变。
尴尬地坐了一会,杨铭红了红脸,硬着头皮说出了自己的请求:“表叔,您桃李满天下,能不能在工作方面帮我引荐一下?”
表叔略一沉吟:“杨铭啊,年轻人首先要学会自食其力,闯事业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杨铭急了:“叔,咱都是亲戚,这个忙你可不能不帮啊。”
表叔起身:“杨铭啊,我今天有事要出去一下,你有空常过来玩。”
杨铭心知事情已经凉凉了,于是站起来道了个别,灰溜溜走了出去。
当你去请求别人时,对方首先会对你进行一个预判,看你这个人是感恩型,还是白眼狼型。
感恩型的人,别人给他滴水之恩,他全部记在心里,条件允许,竭力回报。帮这样的人不会白帮,这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利益权衡。
与之相对应的,是“白眼狼”,你帮他越多,他越觉得理所当然,感情和亲情在他们眼里,只是可利用的工具,是获取利益的载体,在你陷入危机的时候,他不但冷眼旁观,还有可能落井下石。
如果这样的人找上门来,大多数人会予以拒绝。因为帮他们相当于害自己,他们只会扰乱自己稳定的生活,拉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有害无益,必须远离。
很显然,杨铭在对方的预判中,完全不过关。他在有求于亲戚时,没有事先做好亲情这门功课。亲戚相助的前提,是受助者要顾念亲情。可小杨同学连家乡的亲人都不屑一顾,对于表叔这种常年失联的远亲又能有几分情谊?今日有求于他,登门攀亲,他日自己宏图大展,恐怕对方便高攀不起。
再者,他的目的性太强,没有铺垫,直奔主题。
换位思考,假如有一天,一个长久没有联系的亲戚或朋友突然联系或拜访你,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借钱?!
求助?!
上礼?!
反正不会是联络感情和叙旧。
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该怎么拒绝他”。
因为对于不太热烈的关系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事可能就是麻烦事。这是大多数人的思维逻辑。
总之,求人办事之前,你需要事先探明对方的个性品位、爱好兴趣和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再把获得的种种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窥斑见豹,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作为沟通的基础。
此外,还要注意心理相容,将自己代入到对方的心境中,使自己讲的话对方爱听,对方说的话自己也能接受。同时,心中要有愿意“委曲求全,求同存异”的态度。
第1章 大众流量密码:想有交情,先培养感情
002. . . 称呼里面藏学问,决定关系“润不润”
007. . . 目的明显,直奔主题,心理排位一定低
011. . . 能人落难别拆场,尊者人走茶莫凉
014. . . 助人为乐有段位,待人口渴再送水
017. . . 一百句安慰,不如一句“我懂你”
021. . . 交情要有界限感,一旦过界便是禁区
第2章 深度共情:高能回应,前提是智能倾听
028. . . 你是在听,但你并不一定是在倾听
031. . . 通过换位倾听,才能建立真正的连接
034. . . 听出对方的暗示,合理回应对方的“指示”
039. . . 会听重点,能抓关键,才叫有效倾听
第3章 30秒化解冷场:找对话题有技巧
044. . . 他是谁?与人建交,先要了解身份背景
047. . . 能为话题埋伏笔,招呼打完有延续
050. . . 不夸张卖乖,礼节性奉承张嘴就来
053. . . 无中生有的闲聊,快速消除紧张、陌生感
057. . . 快速找到相似点,话题对了,距离就短了
061. . . 别人心情差,如何打开他的话匣子
第4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好好接话的破冰行动
第5章 好感度的增进:关系微妙,要靠投其所好
第6章 提问有技巧:一问一答,套出TA的心里话
第7章 示弱的智慧:不做大聪明,朋友关系才能润起来
第8章 职场吸引力:要想混得好,学一点心计
第9章 关键客户拿捏:想明白了,生意就来了
186. . . 拿什么吸引你,我的客户
191. . . 相似性原则:与客户保持一致的姿态
196. . . 综合分析,找到客户的购买诱因
199. . . 客户的合作兴趣,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化为合作欲望
202. . . 欲擒故纵,玩点心眼,化被动为主动
208. . . 个别客户难破防,不妨试试激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