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知识论领域关注我们如何获得关于可能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或辩护。在这个领域里,可设想性理论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可设想性是通向可能性的认知向导。不少学者将它应用于哲学各个领域,如形而上学、心灵哲学、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具体来说,学者们利用该理论构造了一系列的可设想性论证,试图回答“可设想性与形而上学可能性是否存在蕴涵关系”“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究竟哪个立场成立”“语法是否是语义的充分条件”等问题。本书讨论了这些应用视域并揭示可设想性理论的应用局限:在探讨上述问题时,我们并不具有使用可设想性理论的认知条件,也无法借由该理论回答这些问题。最后,本书论证可设想性理论的应用局限会导致一个温和版本的模态怀疑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