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好政体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政治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20743
  • 作      者:
    作者:董波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共同开启了西方政治哲学的源头,而政体问题则是这一源头的核心关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全书即围绕对政体问题的系统性哲学讨论而建构起来。通过深入阐述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的重点问题,可以把握亚里士多德对好生活和好政体的追寻,透视其“德性政治学”的特质。具体而言,本书第一部分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德性政治学的基本出发点:城邦的目的、质料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讨论了城邦的构成要素如何结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第三部分讨论了政体类型的伦理内涵,提出了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六分法和品格状态六分法的一个猜想:不同的政体类型对应于统治者不同的品格状态和灵魂结构,从而代表了不同的好生活观念;第四部分讨论了现实政治能够实现的好政体和好生活,通过对民主制和混合政体的分析揭示了亚里士多德政体理论的实践性;第五部分讨论了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以及这一政体所追求的最好的生活。
展开
目录
导言
绪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结构与政体研究的任务
第一部分 城邦的目的、质料与形式
第一章 城邦的目的:好生活
第一节 城邦的四因
第二节 最好的生活与德性
第三节 沉思作为最好的生活
第四节 政治生活的缺陷
第五节 人的境况:神性与人性
第六节 追求德性完善的政治生活
第二章 公民、城邦与政体
第一节 公民的定义
第二节 自然奴隶与理性
第三节 最佳城邦中的非公民
第四节 远离德性:运气或错误的目的
第五节 必需之物与立法家的知识
第二部分 如何结为共同体:家庭、个人与城邦
第三章 没有家庭的城邦:对《理想国》方案的批评
第一节 自然开端:如何结为共同体
第二节 一场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第三节 城邦的目的:一体化或自足
第四节 同一与差异
第五节 废除家庭:自然或习俗
第六节 家庭中的友爱与政治的友爱
第七节 城邦一体性的亚里士多德方案
第八节 反对没有家庭的城邦
第四章 个人与城邦的关系话语:德性、正义或权利?
第一节 权利与个人主义
第二节 概念基础与文本根据
第三节 德性、正义还是权利?
第四节 城邦的善先于个人的善
第五节 米勒的权利论述
第三部分 政体类型的伦理内涵
第五章 一个猜想:政体类型与品格状态的对应关系
第一节 政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节 六种政体与六种品格状态
第三节 《理想国》中政体与灵魂结构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贵族制与德性
第五节 王制与神性
第六节 潜主制与兽性
第七节 寡头制与恶
第八节 民主制与不自制
第九节 公民制与自制
第十节 政体类型一品格状态一灵魂结构
第六章 法的统治、理性与实践智慧
第一节 法的权威与政治正义
第二节 法作为政体优劣的标准
第三节 伦理价值:从正义到德性
第四节 普遍理性与实践智慧
第五节 服从法律的政治家统治
第四部分 实践中的好政体与好生活
第七章 民主制为什么不是一种“好”政体?
第一节 政体与正义
第二节 多数人的德性
第三节 好的民主制和坏的民主制
第四节 历史终结于民主制?
第五节 自由与不自制的民主制
第六节 德性与民主
第七节 有限参与的民主制与政体改良
第八章 混合政体与能够实现的好生活
第一节 politeia的属种模糊性
第二节 公民制的多重定义
第三节 新的政体分类框架:作为混合政体的公民制
第四节 政体为什么需要混合?如何混合?
第五节 中产政体是混合政体吗?
第六节 中产政体问题新证
第七节 能够实现的目标:自制的生活
第八节 政体混合的实践价值
第五部分 最好的生活与最好的政体
第九章 最好的生活
第一节 政治生活还是哲学生活?
第二节 最好的政治生活
第三节 专制、荣誉与血气
第四节 德性、闲暇与哲学
第十章 最佳政体的性质
第一节 最佳政体是什么政体?
第二节 与三种正确政体的比较
第三节 德性原则与平等原则
第四节 最佳政体的独特性
第十一章 最佳政体的实践价值与政治生活的局限性
第一节 最佳政体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节 最佳政体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政治生活的局限性
第四节 祈祷中的城邦
结语 德性、政体与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