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耐特基于承认的背景模式,凭借规范性的重建,重燃人们的理想之梦,也为人类打开了走向实现人类平等、正义和自由的可能性之门。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内涵及基本样态
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人有思想、会思想、善于思想,还在于人是一种可以时刻意识到自己群体性、关系式的存在。所以,人需要他者,需要他者的承认,进而在他者的注视下,或者说在承认中实现对自我的深 层理解与定位。由此,霍耐特直面当今资本主义时代存在的蔑视、分歧、冲突,重新把“承认”纳入人类思想与考察眼界,展示其蕴含的内在价值
和未来向度。
一、承认的语义学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承认”本身就是多义的,以致在面对学界同僚提出的承认的本意及形态问题时,霍耐特也坦言,对承认问题界定的困境,应从其最一般的本源出发,也就是遵循理解概念的一般途径,从语义学视角对“承认”一词进行界定,揭示其在不同形态下的共同内涵,实现对承认的深层次解读和把握。
(一)承认的语义学解读
“承认”(recognition) 在英语中是动词“recognize”的名词形式,其动词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认识、认出、识别;第二层是承认、认可,如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可;第三层是赞誉、奖赏,如某人的能力获得赞誉。a“承认”(anerkennung)在德语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积极评价和肯定,如表扬、赞扬、赞赏,人或者物高度重视、注意;二是认可与肯定,如对某事件的合法性或有效性的声明与证实,赞同与同意。这两个意思之间细微的区别是,前者着重表示对某人或某物的注意和积极评价,而后者表示对某个原则的遵从,以及其背后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认可。“承认”(reconnaissance)在法语中主要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认可某东西;其二是对社会善行和义举背后的人所怀有的感恩、感激之情;其三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承认,权利义务关系的肯定,或者国家存在合法性的认可。 而“承认”在汉语中,一般作两方面的解释:一是表示肯定、同意和认可;二是国际上指肯定新国家、新政权的法律地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在不同概念体系和语言环境下,承认的思想内涵各有侧重,但总体来看,承认总是处于某种关系形态之中,内在隐含了主—客与主—主两个层面的关系。具体来看,在主—客形态下,承认就意味着认可,表征了主体所展示的肯定态度;而在主—主为基础的承认关系式中,承认则呈现多向性的特征,一方面表现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出涵盖领域的多重性和扩展性。
(二)承认在不同理论语境中的内涵
承认问题虽然充当了现代性话语的一个核心议题,但究其根本它仍然是一个历史性的主题,一直与人类存在相伴随,成为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中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表达了一种在多样性世界中由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者形成的认同和尊重的关系所构建的结构与状态。同时也揭示了一种对自我完整性的积极追求,以及理想社会模式的构建。费希特的承认强调主体间的平等诉求,认为构建在承认基础上的社会是获得自由的必要条件。
黑格尔的承认理论内涵丰富,一方面认为主体成其为“自我”必须依赖他人,获得他人的承认,使承认充当自我意识形成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从社会哲学的视角,使承认成为人们之间相互依存基础上的承认过程,并且把斗争维度纳入承认视野,只有形成在他者基础上的承认,人才能获得自由。所以,一切斗争归根结底都是获取承认的过程。因此,黑格尔意义 上的人类史其实质就是“为承认”的斗争史,并且他区分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承认形式,如原始社会的爱与友谊,市民社会的权利与义务一致,共同体中主体间的相互重视,以及团体对其成员贡献的肯定与赞赏。法国思想家科耶夫对于承认的理解强调自身确定性、个性化与个体意识的欲望。这种欲望希望通过他人的承认使自主所示的价值获得确定的意义。所以他
坚信:“历史是为了得到承认而进行的流血斗争(战争,革命)和改造自然的劳动的历史。”
马克思对承认的理解与人的解放相结合,他把黑格尔抽象意义上的承认置身于资本主义现实活动中,使承认作为一种积极承认形式而存在,在劳动中,人得到自我确证,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就双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一个人”。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表现为一种异化了的形式,人在劳动中不是对本质的承认,反而远离了本质,所以承认问题就转化为消灭异化劳动。将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的万丈深渊中解放出来,运用斗争手段,实现人本质的复归,从而也就实现了人与人之间承认的复归。
尽管在不同的理论语境中学界同仁对承认的阐释各有侧重和所指,但其理论主旨都关涉到人的平等、自由、个性以及解放。期望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彰显自我价值,展示了对人生存现状的终极关怀,表达了一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诉求与使命。这些观点为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想储备。
二、霍耐特承认的理论内涵
“承认”之所以能够进入霍耐特的思想中心,并在其理论中实现复兴绝不是偶然的孤立性事件,必然与其生存的时代及社会发展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这一点,霍耐特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恰恰是“新社会主义运动促使我们从政治意义上关注社会或文化的蔑视体验,
所以,我们才认识到了承认的重要性”。因为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凸显及加速推进,现实社会领域的冲突与分歧进一步彰显与加剧,并且逾越了原有经济领域的范畴,扩展到政治、道德及文化领域,体现为文化、文明乃至价值观上的分野与对抗。引起不同群体、阶层在资源占有、权力分配中的对抗与分离倾向日益强烈和显著。所以霍耐特引自黑格尔的承认理念,既有对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与变革所引发的分离、对抗及社会失范现象的深层反思与认识,又饱含着对这一“病态”社会存续的主动纠偏与积极治疗,他试图从社会深层次的交往道德层面针对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和人格完整性的维护与救治实施一项可 行方案。在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思想视域中,一个要素就是人。承认关系必然关涉到人的存在,而且此时的人处于社会发展的持续进化之中,所以人所构成的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共同体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个人与个人的视角来分析,谈到承认必然要关涉到个体心灵的感受,所以就个人之间的层面来说,承认既有身心的互动体验经历,又重视自我与他者所构建的相互关系,处于这种相互认可与肯定的状态下,会使主体自我收获一份自信,进而实现个体交往的自由和顺畅,体现个人自主的价值。而从个人与社会的层面来审视,承认的关注中心则转向平等问题,进入具有法律规范意义的领域。所以此时承认问题就上升到法律认可的保护层面,同时也深入道德文化层面,这时的承认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也就是说社会范围内的承认既保障个体的社会成员资格,又担负道德义务,因此,社会承认就是对权利和义务相结合下的完整主体的认可。在个人与共同体层面,承认展现为一种包容性的存在。共同体既是一种组织形态,又是一种存在方式。而共同体内社会成员之间基于不同的存在方式和生活信念,形成了形态各异乃至截然不同的人生目标与生活追求,并且这些主体需要和信念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所以显示为社会行为与价值导向的多样化与差异化。个人利益和价值诉求的凸显,也向共同体成员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合其成员共同利益需求的诉求,要求大家摒弃自我中心主义的偏见,向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敞开热情的怀抱,勇于承认差异与个性,对难以调和的紧张关系持宽容的态度,基于共同的价值目标可以求同存异,形成一种开放共荣的互动关系。
导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霍耐特的生平著述略叙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文章的基本思路、重难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出场的时代诉求与思想演绎
第一节 承认理论出场的时代诉求
一、20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气象
二、20世纪中后期社会主义的低潮乃至困境
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分析范式的转向
第二节 承认理论的现代话语范式转换
一、耶拿时期黑格尔“为承认而斗争”的承认意识
二、米德对黑格尔承认理论的经验化改造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转型
四、福柯权力分析理论方法的渗透
第三节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思想演绎与理论升华
一、承认理论的酝酿与准备
二、承认理论的产生与出场
三、承认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第二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理论主旨与微观维度
第一节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内涵及基本样态
一、承认的语义学分析
二、霍耐特承认的理论内涵
三、主体间承认的三种基本模式
第二节 霍耐特承认思想的理论基点
一、近代西方哲学的重大转向
二、霍耐特主体间性理论的历史图谱
三、霍耐特的主体间性理论
第三节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微观维度
一、承认的道德理论
二、诊断的社会病理学
三、承认的正义理论
第三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自由向度
第一节 自由的谱系学考量
一、前现代与善同行的自由意识
二、卢梭具有普遍意志的自由原则
三、康德主体理性下的自由阐释
四、黑格尔绝对精神世界中的反思性自由
五、自由理念的当代政治哲学表达
第二节 原子式自由的思想悖论
一、霍耐特对罗尔斯原子化主体的深层反思
二、罗尔斯自由主义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 积极自由的回归与实现
一、法定自由及其边界
二、道德自由及其社会病态
三、社会自由及其伦理构建
第四章 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困境与时代价值
第一节 承认理论解释模式的理论困境
一、斗争理论潜藏的危险倾向
二、对“物”的选择性忽略与压制
三、批判力的相对不足
第二节 承认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承认理论的时代价值指向
二、承认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继承
三、承认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