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
从唯物史观看中国道路的百年历程
世界历史与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境界
中国共产党创造人间奇迹的密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中国道路自信的空间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与胜利保障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谋划和不懈追求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自觉与文化强国建设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追求、坚持与发展
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与领路的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百年探索与成功经验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生成逻辑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综合研究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何以可能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哲学大智慧
重读马克思与走进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
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学术方式
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及其哲学课题
论恩格斯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贡献及其当代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智慧
论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马克思实践观中价值问题语言研究路径的可能性——兼对元伦理学语言路径的批判分析
问题意识、思想型与知识地图——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唯物史观价值取向当代建构的路径
浪漫反讽与实践辩证法
青年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中的重要贡献
中国城市特性:话语、乡愁与传统乡村建设
伊壁鸠鲁与近代启蒙传统
世界、身体和主体——关于主体性的再思考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
马克思的历史时间观与时代精神的历史定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话语转换的经济学背景——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与《曼彻斯特笔记》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的新阶段
文本视域中的马克思
遭逢危机之际向马克思请益——重读《资本论》第一卷《序言》和《跋》
历史规律的辩证性质——马克思文本的呈现方式
马克思人民主体性的国家建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历史性贡献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研究的新起点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方法论分析
重思唯物史观的阶级论题——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
《德意志意识形态》百年文献学研究的逻辑、主题与启示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资本与马克思现代史观——《资本论》原计划后三卷的当代意义
文明时代的特征、悖论与历史趋向——从恩格斯对“文明时代”的分析谈起
理论、制作与实践:实践的完整性
马克思对洛克财产权理论的定性与继承
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认识论问题——以康德和黑格尔为背景
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命题的三个维度:内在意蕴、当下形态与实现思路
马克思关于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两极相联”的思想
智能系统的“劳动”及其社会后果
论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的逻辑理路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命题的复义性——马克思的本义和恩格斯的转义
赫斯与马克思思想形成关系再探——赫斯影响马克思的限度与马克思对赫斯的自觉批判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现实性话语批判
有机体隐喻: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与历史发展——对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互文性解读
马克思的异化观:从早期到后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法哲学主题和马克思法哲学的内在性证明
大数据技术体系与当代生产力革命
马克思现实观的思想逻辑
重思恩格斯关于文明的论断
为什么马克思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一个学术史的考察及启示
劳动的张力与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的奠基——基于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结构性考察
恩格斯关于城市功能的研究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新世界观”诞生中的施蒂纳因素——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中心的考察
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概念的真实内涵及其思想史价值——对阿尔都塞“认识论断裂说”的再批判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李大钊开创的北大马克思主义百年传统新论
全面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
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金律
毛泽东实践智慧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疆域的中国式拓展
陶德麟对李达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百年思想接力
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的深远历史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变革与理论创新
从“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哲学内涵
构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