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孔孟之间儒学思想的演进
第一章 后孔子时代
1.1 孔子的人性观
1.2 孔学的分流
1.3 曾子的传承
第二章 曾子的修身论
2.1 “三纲八目”与宋明的《大学》诠释
2.2 《大学》古义略论
2.2.1 “格物致知”以定宗旨
2.2.2 “诚意”为首出
2.2.3 “正心修身”与“修身为本”
2.2.4 首句与周文政治理想
第三章 子游的性情论
3.1 《性自命出》要论
3.1.1 作者与宗旨
3.1.2 “性”的作用与结构
3.1.3 “情”与礼乐之道的重释
3.1.4 “心术”与“情”
3.2 《性自命出》章句
第四章 子思的五行论
4.1 《五行》要论
4.1.1 作者与文本结构
4.1.2 问题意识与思想宗旨
4.1.3 始于仁(仁之思)的成德途径
4.1.4 始于智(圣、智)的成德途径
4.2 《五行》章句
第五章 子思的诚论
5.1 《中庸》文本结构的问题刀
5.2 《中庸》古义略论
5.2.1 中庸、中和与儒家理想
5.2.2 集大成的“诚”
第六章 孟子的性善论
6.1 孟子对子思的继承与发挥
6.1.1 《孟子》中的“五行说”与“诚”
6.1.2 孟子对《五行》的解说与重构
6.2 孟子四心说与性善论的创辟
6.2.1 从“五行”到“四心”
6.2.2 据“四心”以“道性善”
6.2.3 以“存养”、“扩充”为成德途径
6.3 小结:先秦儒家心性之学的一种可能归宿
附录:表象与真实——颜子“好学”新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