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后天器用,具体之道
序二:天道人道,本来一道
导论
一、东方圣哲
——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二、老子长生久视之道
与生命密码的自我重组
三、太极图
——宇宙道德文化的始点与终点
四、老子慧学与西方科学之间
五、老子道学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
道德经身解
第一章 大道体用
秦汉以前,诸子百家共奉一道。形而上无体、无极〇的恍惚之道与形而下有象、具体⊙的器用之道——太极之道的阴阳大化之道。老子之道尽在于此。其余五千余言,皆系围着本章之进一步的讲述和展开
第二章 后天道用
先天虚灵之“道”乃“绝对真理”,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故难以名状。可名者皆后天“相对真理”之“德”,可见虚名之不足尚也。老子在本章教导我们,在人生后天之德的道用之中,对天地万物的认识须两面齐观,以把握阴阳,行于中道效法自然,方为上智
第三章 虚心实腹
老子将天地自然之法则,引申、应用于人世间的治世之道;也阐释了上一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圣人之治
第四章 道冲不盈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用而不用之大用,以表谦冲之道用之不盈、不尽
第五章 守中之道
天地生万物,自然而生,生而又灭,亦自然而然。天地不特别偏爱某物,也不嫌弃某物
第六章 玄牝之门
天地人物的性命表现,均存在于一动一静之间,要善加把握、运用,才能自主性命而生生不息
第七章 天长地久
言天地以不为自我而生,故能长生。圣人效之常忘其身,而能身存
第八章 上善若水
大私亦公,水之妙用——水之道用。水的不争之德,无往而不善
第九章 功遂身退
急流勇退,知止不耻。须信“上善若水”“不争故无尤”
第十章 童心是道
讲具体的修道,首先修心、炼气,炼到营魄合一,专气至柔,心为童心,体如婴儿,差不多就快进道门了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世人但知有用之用——实用、器用,不知无用之用——虚用、道用。物重实用,道贵虚用
第十二章 物欲之害
本章讲为物所役的物欲之害
第十三章 重道忘身
物欲之害大矣,甘为物之奴隶,名利之害,则更大焉!吾人如能做到宠辱皆不动心,必终身无大患
第十四章 大道希夷
本章讲道的各种表象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老子生生不息的徐生之道,“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然得此道者,形神俱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修道能致虚极静笃,由后天而返先天,才算跨入道门,有望参见本来面目,欣赏道乡本地风光
第十七章 上古明君
上古的人们无知无识——淳朴自然,不言而信,老子常向往之
第十八章 大道仁义
老子慨叹世道愈下,世风日颓,思复太古之道治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智不可用,巧不可为,以回归淳朴之道为要
第二十章 无学之学
这里老子讲无学之学。极言智巧、小聪明之为害,不但不可用,而且不可学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道者“腹中有宝好论道,无限春光满面容”。本章老子具体讲述了他的修道感受,即道的光明境界,及其道用
第二十二章 抱一曲全
圣人之所以道全德备,众美皆具,系因圣人守中抱一,与世无争,故众德交归
第二十三章 忘言体道
老子依自然现象的因果变化,告诉我们一切都在无常的变化之中,人世间的现象也是如此,不是你我的力量可以左右的。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
老子反复地申明,道体自然,自然而然,凡事须顺势而行,效法天地自然“曲全”而成万物万事,切莫乱加主观作为
第二十五章 大道混成
道系何物?什么模样?老子在本章多方面给我们进行了描述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本章着重讲人法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迹
上古之人,非常重视现代人所说的广积“阴功阴德”,是真善行、善言者,当为后来修真证道者们所效仿的榜样
第二十八章 守道为要
知道、修道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明守道之要妙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老子把这样一个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凡事皆要适可而止,超过了限度,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论述大道在军事、政治方面的运用。继续讲“适可而止”这一原则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
继承上一章“不以兵强天下”,甚言“兵事之不可尚”;仁政重于武功
第三十二章 常道名朴
老子讲天下万物、万事,皆要归之于器用之“道”;“道”最终又从形而下之器用,回归形而上之道体,亦所谓“道法自然”
法道之自我本然,即法自身
第三十三章 自胜者强
发愿成为一个智者或明白人,按本章列出的几条切实做到,就差不多了
第三十四章 大道无欲
本章讲道及道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起作用,道之功德大也哉!
第三十五章 大道平泰
老子继续讲述前章未尽之意。首先要抓住宇宙大现象、大原则:天地阴阳、日月兴替、风云变化……如《阴符经》所
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