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精义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0173307
  • 作      者:
    作者:张远山|责编:王忠波//吴剑文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庄子奥义》姊妹篇,张远山“庄子工程”新庄学收官之作
★精选可与庄子内七篇媲美的“外杂篇”精华七篇,系统阐释
★收入作者六万字老子庄子讲演录,提纲挈领的老庄思想导论
★全面梳理庄子学派史,及两千余年庄子思想接受史、影响史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远山,1963年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成为职业作家。致力于老子、庄子、公孙龙等先秦诸子思想,战国史,上古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真的有用吗》《寓言的密码》《通天塔》《庄子奥义》《庄子与战国时代》《庄子复原本》《庄子精义》《老子奥义》《伏羲之道》《玉器之道》《青铜之道》《隐秘的战国真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庄子精义》向前追溯至道家祖师老子,向后延续至今日,便于读者对老子开其端、庄子集其成的两千五百年道家史,以及庄子、蔺且、魏牟开创的战国庄子学派,枚乘、刘安为代表的西汉庄子学派,嵇康、阮籍为代表的魏晋庄子学派,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代表的宗庄派发展史、影响史,有一较为完整的了解。 《庄子奥义》与《庄子精义》,是配套组合的姊妹篇。《庄子奥义》帮助读者系统理解庄子亲撰的“内七篇”,《庄子精义》帮助读者系统理解庄门弟子后学所撰的“外杂篇”。《庄子精义》的问世,以及庄子学派的新论,使新庄学趋于完备。
展开
精彩书摘

 

《知北游》精义

庄门弟子后学所撰“外杂篇”,是对庄子所撰“内七篇”的仿拟。
庄子所撰“内七篇”的文体结构:寓言起,中杂卮言,寓言收。《逍遥游》、《齐物论》、《德充符》、《应帝王》四篇皆然。另外三篇文体结构小异,各有特殊理由。《养生主》、《人间世》专明庄学俗谛“因应外境”:前者卮言起、寓言收,后者寓言起、卮言收,两者结构相对封闭。《大宗师》总论庄学义理:先是抽象总论的卮言七章,继以形象总论的寓言七章。
与“内七篇”文体结构相应的,是“内七篇”的义理结构:开篇先以若干虚构人物寓言,形象说明并初步暗示篇旨;继以卮言章,抽象概括篇旨;再以基本符合历史时序的若干历史人物寓言,落实应用并深入展开篇旨;最后庄子或庄子式道家至人在篇末成为终极论道者,形象总结篇旨。《逍遥游》、《齐物论》、《德充符》三篇,篇末主角均为庄子。另外四篇,篇末主角均为庄子式道家至人:《养生主》是老聃、秦佚,《人间世》是接舆,《大宗师》是子舆、子桑,《应帝王》是壶子、列子。
庄门弟子后学所撰“外杂篇”佳篇,无不同时仿拟“内七篇”的文体结构和义理结构。比如《秋水》、《外物》、《列御寇》、《天下》四篇,篇末主角均为庄子(郭象版《天下》篇末之惠施章,为郭象裁剪《惠施》残篇移入,详见《〈天下〉精义》)。再如《天地》、《天道》、《天运》、《达生》、《山木》、《则阳》、《寓言》七篇,篇末主角均为庄子式道家至人:伯成子高、轮扁、老子、子扁庆子、阳子(杨朱)、太公调、老聃。所以无论是魏牟版《庄子》初始本的二十九篇,还是刘安版《庄子》大全本的五十二篇,篇末的终极论道者无一例外都是道家至人。
但在郭象版《庄子》删改本三十三篇中,却有一个例外:《知北游》篇末的终极论道者,不是道家至人,而是儒家祖师孔子。这一例外,是郭象调整章节次序的结果,也是郭象为其谬论“庄子尊儒尊孔至极”制造的伪证。因为《知北游》是郭象版《庄子》删改本的外篇最后一篇,郭象让孔子成为《知北游》的终极论道者,就会给人如下观感:“内篇”是庄子的系统论述,重要性第一。“外篇”是庄子对“内篇”的系统补充,重要性第二。“杂篇”是庄子的零散札记,不具重要性。庄子对重要性第一的“内篇”和重要性第二的“外篇”,进行了整体布局和整体构思,并在“外篇”最后一篇《知北游》的篇末,让孔子成为终极论道者,可见庄子尊儒尊孔至极。
其实郭象版“外篇”的总体价值低于郭象版“杂篇”,因为刘安版“外篇”的九篇佳篇已被郭象贬入郭象版“杂篇”。陆德明《经典释文》概括历代不同注本:“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崔大华《庄学研究》说:“崔譔、向秀的二十七篇选注本,除去内篇七篇,下剩外篇二十篇中,有八篇属于后来郭象本的杂篇。可见在崔、向时,《庄子》还是外、杂篇不分的。”崔大华认为崔譔、向秀的外篇,“有八篇属于后来郭象本的杂篇”,确为卓见,但是认为崔譔、向秀之时“外、杂篇不分”不确。五十二篇分为内篇七、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是西汉早期刘安编纂《庄子》大全本时确定的,司马彪、孟氏的《庄子》全注本承之。崔譔、向秀的《庄子》选注本同样承之,仅是全注“内七篇”,选注“外篇二十八”,不注“杂篇十四”和“解说三”,遂成“有外而无杂”,并非崔譔、向秀之时“外、杂篇不分”。郭象把刘安版“外篇”佳篇移至郭象版“杂篇”,是为了便于反注庄学。
“杂”字原有低劣之意。刘安版“外篇”佳篇,如《秋水》、《山木》、《田子方》、《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列御寇》、《寓言》、《天下》等,都像“内七篇”一样贬孔。不过是否贬孔,并非判断“外杂篇”优劣的标准。刘安版“外篇”佳篇像“内七篇”一样,不仅对孔子“不然于不然”(俗谛否定原则)、“不然然”(真谛否定原则),也对孔子“然于然”(俗谛肯定原则)。恰恰是文采甜俗平庸、义理粗疏浅陋的“外杂篇”劣篇,贬孔最甚,仅对孔子“不然于不然”,未曾“然于然”,坚执庄学俗谛之一偏,罕及庄学真谛。
旧庄学不知郭象重排了“外篇”和“杂篇”的篇目,不知郭象把最重要的九篇“外篇”移至“杂篇”,不知《知北游》原本不是“外篇”最后一篇,不知《知北游》篇末的终极论道者原是庄子而非孔子,又盲信郭象谬论“外杂篇均为庄撰”,于是把孔子在“外篇”末篇《知北游》成为终极论道者,视为“庄子尊儒尊孔至极”的重要证据。
于是明儒奚侗《庄子补注》掉进了郭象所挖的巨坑,《知北游》篇末注曰:“以此终外篇之旨。”明儒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也掉进了郭象所挖的巨坑,注《知北游》曰:“所论道妙,迎出思议之表。读《南华》者,《知北游》最为肯綮。”
倘若不明白旧庄学坚执儒学成心,必欲把《庄子》之贬孔颠倒为褒孔,就很难理解竟会有人把《知北游》推崇为整部《庄子》至为高妙者。
旧庄学把《庄子》之贬孔颠倒为褒孔,因整部《庄子》义理隐晦而不易揭穿。况且在1911年帝制终结之前,论证《庄子》之贬孔,纯属“往刑”找死。由于经郭象删改妄断的“内七篇”极为难懂,而“外杂篇”较为好懂,加上“外篇”又被旧庄学妄断为价值高于“杂篇”,因此孔子在“外篇”末篇《知北游》的篇末成为终极论道者,遂被旧庄学如获至宝、以偏概全地作为《庄子》全书推崇孔子的证据。然而这是郭象捣鬼制造的伪证,而且是孤证。

展开
目录

 

序言:道者万物之奥,德者宇宙之精

绪论一:《庄子》外杂篇无一庄撰论
绪论二:《庄子》三大版本及其异同

《知北游》精义
《秋水》精义
《达生》精义
《山木》精义
《外物》精义
《寓言》精义
《天下》精义

余论一:《老子》:君人南面之术
余论二:《庄子》:内圣外王之道
余论三:庄子学派与反庄派两千年博弈史

跋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