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有助于易学、史学、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有助于相关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繁荣。
《周易》作为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和重要渊薮。从八卦到六十四卦卦象、卦爻辞的产生,再到《易传》诸篇的形成,《周易》经传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演进而逐渐发展、丰富和完善。对易学思想进行深入诠释和精准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等问题作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一、关于《周易》与中华文化传统核心价值的认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自成系统,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明风范和理论气质,在各种思想元素不断激荡和融会的背景下,锻造出了自立于世的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固有根本。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的探究不断深入,推出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这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拓展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认识和研究。
一方面,这些成果探讨了《周易》经传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唐明邦先生《〈周易〉思想的核心价值》将《周易》思想归结为探赜索隐、极深研几的哲学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天下为公、万国咸宁的大同理想,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独立人格四个方面,指出《周易》经传思想核心价值理念,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余敦康先生《易学今昔》则从《易》道统贯天人的整体思维的角度切入,认为《易》道的价值理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和谐是《周易》经传的核心价值。黄钊先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华易学智慧的渊源关系》一文则以《周易》为坐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作了较为充分的探析和考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和谐、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皆可从《周易》经传思想中找到某种原始基因。
另一方面,这些成果由儒家思想切入,从总体上研究、把握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杜维明先生在《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中以当今全球视野下的不同文明传统为背景,对儒家为己之学、心性之学等核心理念能否有创见地回应关系人类永久性生存的重大问题、回应整个西方文明尤其是“启蒙心态”进行了深刻思考,这为我们进一步阐释和探究中华
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奠定了学术理论基础。郭齐勇先生《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 提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价值系统,儒学的中心价值系统或核心价值观念是仁爱、敬诚,忠恕、孝悌、信义、廉耻。景海峰先生《仁义礼智信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指出,作为儒家伦理内核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观念,在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黄钊先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亲密关系》从12个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密关系,从而说明党所制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陈来先生《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以崇仁、尊礼作为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并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突出了中华文明价值观念的四个基本特征,即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力、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楼宇烈先生《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一文指出,正确地阐释和弘扬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的真正意义和精神,是当前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牟钟鉴先生《仁恕通和刚毅之道——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紧扣中国文化的核心即仁学来展开论述,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归结为“仁、恕、通、和、刚、毅”六个字。李长喜先生主编《党政干部传统文化学习丛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推出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图书,阐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意义。钱逊先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归结为“义、群、和、礼、耻”五个字,并认为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人的修养问题。
《周易》与中国文化(代序)
第一章 易学思想的新诠释
一、关于《周易》与中华文化传统核心价值的认识
二、《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三、占卜文化的起源与理性认知
四、文王演《周易》
五、《易经》卦象新解
六、关于《周易》学派归属问题的新认识
七、新时代的易学古籍数据库建设
八、《周易》经传的新读本
第二章 易学发展的新认识
一、北宋易学漫谈
二、南宋史事易学研究的新成果
三、关于《永乐大典》易学典籍整理研究的思考
四、明代政治与易学
五、关于康雍乾三朝易学研究的新成果
六、谈谈《周易述》
七、刘沅易道会通思想研究
八、宗白华易学思想探微
九、易学和谐思想在江西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体现
十、关于易学与故宫学的几点思考
十一、关于西南少数民族易学研究的思考
第三章 子学典籍与思想文化
一、关于《孔子家语》的新认识
二、孔子文化研究与推广完美结合的三部优秀著作
三、从轴心期到新时代——儒家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当代价值
四、略论《墨子》“节葬”思想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五、墨子婚姻家庭思想述略
六、略论《墨子》的文学价值
七、《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八、荀悦《申鉴》的流传和版本问题
九、荀悦、徐幹思想比异
十、《御制奇门大全》与奇门遁甲之学
第四章 灾害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二、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发展和特点
三、中国古代城市排洪防灾解析与借鉴
四、中国古代灾害治理的历史经验
五、中国古代优抚政策与思想
第五章 地方史志与地域文化
一、山东的古国
二、潍坊地域文化传统的融会与潍坊三百年文化的发展
三、略论《永乐大典》本《析津志》及其史学价值
四、《流村镇志》编纂说明和凡例
五、关于齐鲁文化世家研究的新进展
第六章 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外文化交流
一、儒家关于民族关系论述的演变
二、魏晋隋唐时期汉化与“胡化”的双向互动——兼与欧洲蛮族入侵之比较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兼与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之比较
四、面临挑战的“天下一家”思想与中华民族意识的演进
五、汉唐以来中国思想与东亚文化以及欧洲文化的关系
第七章 古代历史评议
一、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二、秦国“政府智囊”如何谋划变革
三、秦汉里吏是如何支撑国家政权的
四、秦汉地方农官如何推动农业生产
五、汉代“以孝治天下”的德化作用
六、汉代如何双管齐下监督地方官吏
七、汉光武帝靠什么延揽人才
八、大时代里的大命运:班超经略西域
九、隋文帝法治“理想国”有何独特魅力
十、古代地方大员权力演变镜鉴
第八章 传统文化散论
一、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二、史话庚子年:真的多灾多难吗
三、说说历代名媛
四、历代名人年谱的学术价值
五、邵晋涵与《南江札记》
六、《洪范》思想诠释的成功之作
七、经典诵读与幼儿国学教育
八、《文史知识》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史研究
九、关于中国学习思想史的新成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