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现象学研究(卷1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精)/张祥龙文集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2687
  • 作      者:
    作者:张祥龙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哲学从来都活在人生本身的内在缝隙乃至断层之中,如茫茫黑夜中一支摇曳的火把和宁静深处的背景音乐,又如危难时的一线生机和想象另类将来的出奇能力。
  如果你在此《张祥龙文集》中找到了这样的思想,无论是古老儒家的新生命,东方与西方乃至人与自然交融共生的可能,还是助人破开各种形式的“热寂”或“黑暗森林”的契机,那就正是这套书所要追求的。
  由于《文集》中少量卷册当年形成时的情势所迫,以致与其他卷册的内容有部分重合。这次勉力删除重复的部分,个别卷做了重新组合,但考虑到读者可能仅选读某单册,而缺失那些内容则意思不完整,所以依然有未尽处,如第2卷与第1卷内容的部分重合。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祥龙,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山大学(珠海)等。主要研究领域:现代西方欧洲大陆哲学(以现象学为主),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主要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以思想与文化上的夷夏之辩、夷夏之防和良性的夷夏之交为背景和基本结构,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第一部分从讨论全球化中的华夏文化所面临的危机,辨析全球化的文化本性,以及中国自家文化在这个大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反驳那种混淆中国一时的经济国力状况与自己文化状况的看法。第二部分阐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从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谈起,标明一个让人惊异、醒觉、感慨和叹为观止的“辜鸿铭现象”。第三部分是对中华古典经学的新解,也就是通过现象学、结构主义等能良性对待中国古学的方法论视野,让古代文本说出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框架解释的、既鲜活又质朴原发的意思。第四部分讨论中国古代哲理作为一个整体的特质,以及它的教化含义。第五部分涉及西方哲学、宗教的总体特点、当代变迁及海德格尔思想与老子、孔子学说的关系,其中含有新材料的发现和新鲜理解的形成。本书记录了作者对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索,见解深刻,发人深省。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多数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家对于海德格尔的哲学,尤其是他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卡尔纳普是其中最激烈者。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1932)一文中,卡尔纳普从海德格尔《什么是形而上学?》(1928)一文里选出了一些句子,当作形而上学的伪陈述的“最明显”的例子加以批判。在他看来,这类句子虽然符合自然语言的语法,好像表达了些意思,但由于违背了“逻辑语法”,实际上是无意义的。他引用的海德格尔的句子是:

   要研究的只是存在者,除此之外只是一一无;只是存在者,此外一无;唯独存在者,此外一一无。这个“无'(Nichis)怎么样?......“无”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不(Nicht)即“否定”存在吗?还是刚刚相反?“否定”和“不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无”存在吗?......我们断言:“无先于“不”和“否定”而存在。......我们到哪儿寻找“无呢?我们怎样找到“无”呢?......我们知道“无”。......畏惧(Angst)揭示了“无”。......我们所惧的和因此而惧的东西“确实”是一-无。实际上:“无”本身一一就这样一一出现了。......这个“无”怎么样?....这个“无”本身无化着。

   除了其他的评议之外,卡尔纳普特别对海德格尔的“畏惧揭示了无”的说法做了些分析。他认为,如果这“畏惧”只是指一种宗教的感受或感情(Gefueh1)那么这句话(“畏惧揭示了无”)即便不同寻常,也没有犯逻辑错误,因为它表达的宗教的情感结构与事实和逻辑无关。但是,卡尔纳普马上否认了这种可能,因为以上引文第一句话中的“只是”和“除此之外只是一-无”合在一起就“准确无误地说明,“无’一词具有一个逻辑质词的通常意义,它用以构成一个否定存在的陈述”。以这种方式,它们表明了此文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个“无’怎么样?”因此,海德格尔这里确实犯了逻辑错误,即将“无”当作名词和主语,并同时肯定和否定这“无”的存在,这样也就导致他讲的貌似陈述的话通通没有意义了。


展开
目录

序言 面对迷蒙未来

第一部分 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危机
一 全球化的文化本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濒危
二 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的理由与方式
三 经济发展能否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林毅夫先生《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一文置疑
四 中医的现代危机

第二部分 中国人的精神
五 奇哉,辜鸿铭!
六 中国的节日在哪里?——节日现象学初探
七 孝的艰难与动人
八 文化经典与科学理性

第三部分 中华古学经典新解
九 象、数与文字——《周易·经》、毕达哥拉斯学派及莱布尼兹对中西哲理思维方式的影响
十 从《诗经·大雅·生民》读解周民族的思想特性——“姜螈生后稷”中的“缺失”
十一 《论语》中的仁与艺
十二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易》象数

第四部分 中国古代哲理的特质
十三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十四 “性别”在中西哲学里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十五 “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

第五部分 西学及比较
十六 宗教范式与宗教对话
十七 叔本华、尼采与音乐
十八 海德格尔论老子与荷尔德林的思想独特性——对一份新发表文献的分析
十九 海德格尔与孔子论诗的纯思想性——从“不可说”到“诗意之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