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思想文化之精髓,中国古典哲学奠基之作。
2.注音+注释+翻译+题解,扫清阅读障碍。
【精校原文】
参照中华书局等权威版本和部分影印古籍资料,精心校对,给读者提供质量可靠的古文原文。
【精准注音】
对生僻字、多音字进行精准注音,帮助读者准确识字。
【精确释义】
对疑难字词进行准确注释,帮助读者读懂原文。
【精心翻译】
对原文进行逐句对应翻译,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文义。
【精妙题解】
对每篇主题和核心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帮助读者掌握全篇主旨。
3.五色印刷+双色内文+烫金工艺+鲜亮色彩,年轻时尚,打造极致阅读体验。
封面:五色印刷+烫金工艺+鲜亮色彩,既雅致,又青春。
内文:双色印刷+美观版式+图文结合,打造舒适阅读体验。
用纸:采用轻型纸,翻页有质感,阅读护眼睛,柔软又轻便。
4.开本小巧,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阅读。
5.附赠精美书签。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奠基之作。
二 章
【题解】
《道德经》书中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在这一章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失去其中的一方,另一方也就随之消失。他罗列出如下一些相互对立的事物: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用以说明相互对立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章是全书的引言,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2〕。
【注释】
〔1〕斯恶已:就显露出丑恶的东西来。斯,此,为指示代词。恶,丑恶,此处用作名词。已,通“矣”,语气词。
〔2〕斯不善已:已有不善的存在。已,通“矣”。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美的,那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都知道善良的事物是善的,那是因为已有不善的存在。
【原文】
故有无相生〔1〕,难易相成,长短相形〔2〕,高下相倾〔3〕,音声相和〔4〕,前后相随。
【注释】
〔1〕有无相生:物质和空间在相依而生。
〔2〕相形:相互比较。形,比较。
〔3〕相倾:相互依赖。倾,偏侧,引申为依赖。
〔4〕音声相和:音和声相互应和。形成音乐节奏的为音,简单的发音为声。
【译文】
有和无相依而生,难和易在相互对应中得以形成,长和短在相互比较中得以显现,高和下在相互依赖中得以存在,音和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追随。
【原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1〕,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3〕,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4〕。
【注释】
〔1〕处无为之事:做顺应自然的事。处,行,做。无为,顺应自然,不胡作非为。
〔2〕作:兴起。不辞:不拒绝,不限制。
〔3〕为而不恃(sh#):帮助万物而不自恃其能。为,帮助。恃,依赖。
〔4〕是以不去:因此不会失去。
【译文】
所以圣人所做的事就是顺应自然不胡作非为,圣人的教育就是注重身教而不提倡言语教化。万物兴起而不加以限制,滋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自恃其能,建立了功劳而不居功。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功。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德 经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