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精)/分析哲学名著译丛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26226
  • 作      者:
    作者:(英)P.F.斯特劳森|译者:王文方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P. F.斯特劳森(Sir Peter Fredrick Strawson),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牛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个体:描述的形而上学》《感觉的界限》《逻辑学和语言学论文集》等。

译者简介:

王文方,分析哲学专家,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一级特聘教授。专长逻辑哲学、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等,著作有《语言哲学》《形上学》《逻辑学导论》《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等,曾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分析哲学自创立之始就试图与“形而上学”划清界限,而斯特劳森通过本书扭转了这一局面,并将自己的思想命名为“描述的形而上学”。他在本书中指出,以往的形而上学更多是修正性的,较少是描述性的,而描述的形而上学不仅能够描述我们关于世界想法的实际结构,还能揭露概念结构里最概括性的特征。斯特劳森不仅探讨了语言哲学中主词与谓词的标准问题,还区分了殊相与非殊相,确立了物体与人作为基本殊相,赋予了个体以更深刻、更重要的形而上学地位。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部分  殊相
 第一章  物体
   一  殊相的辨识
     [1]我们在言谈中辨识出殊相。某些类殊相的可辨识性可能依赖于其他类殊相的可辨识性
     [2]对在言谈现场中可被感官知觉到的殊相之辨识。对不在言谈现场中不可被感官知觉到的殊相之辨识所引起的一个理论上的问题。该问题之解决
     [3]殊相辨识的一般性条件。这些条件之所以可以被满足,那是因为我们对殊相的知识形成了一个具有时空特性的统一结构
   二  再辨识
     [4]再辨识殊相的能力,是我们拥有对这样一个殊相的知识框架的条件之一。对再辨识的怀疑论
     [5]位置的再辨识
   三  基本殊相
     [6]从辨识的角度给出一个概括性的论证,用以显示:物质性的物体是基本的殊相
     [7]从关于殊相的不同范畴的本质中,得出效果相同的论证
 第二章  声音
     [1]物质性物体作为基本殊相的地位这件事,是不是提供客观殊相知识框架的一个必要条件?
     [2]本章特色
     [3]听觉世界的模型。满足一个非唯我论的意识之条件的问题
 第三章  个人
     [1]为什么意识状态会归属给某个事物呢?而且,为何会和肉体上的特征一起归属给同一个事物呢?
     [2]个人的身体在所描述的知觉经验中的独特地位;但这并没有回答这些问题
     [3]笛卡尔式观点和“无拥有者”观点。无拥有者观点的不融贯性
     [4]将意识状态归属给自己的一个条件是要能将它们归属给其他的人。笛卡尔式观点的不融贯性。个人概念的初基性
     [5]某个关于个人谓词根本的集合逻辑特性
     [6]归属行动谓词的核心重要性。“集体心灵”的观念
     [7]离身
 第四章  单子
第二部分  逻辑主词
 第五章  主词与谓词(1):两个标准
     [1]传统上,殊相与共相间的区分是以某种方式与指称和谓述间的区分,或主词与谓词间的区分相关联
   一  “语法的”标准
     [2]被哲学家所认识的关于指称-谓述间或主词-谓词间区分的各种不同形式
     [3]某个初步看来吸引人的、解释该区分的方式被显示是不恰当的。将该区分看作引介项的不同语法当动风格间的区分似乎产生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4]蒯因以量化变元所作的区分,在乍看之下并不能作为一个替代的解释
     [5]在目前的途径下,对作为一个主词表达式或作为一个谓词表达式之条件的最后陈述
     [6]目前对主谓区分的语法途径,虽然似乎与权威性的观点相协调一致,但却不是唯一的可能途径
     [7]语法的途径既鼓励了对于主谓区分之重要性的怀疑,又鼓励了对其与殊相-共相区分之传统连结的怀疑
   二  范畴标准
     [8]刻画性、例示性和归属性的联系:或殊相与共相能在断言中彼此收集的不同方式
     [9]一个对主词和谓词的新标准,它奠基在殊相和共相在断言中作为收集项原则的差异之上。这个新的标准保证了那两种区分之间的传统连结
   三  这些标准间的紧张和密切关系
     [10]在那些断言了某个刻画性联系的例子中,以一个殊相来谓述的语法表象是如何被避免的
     [11]在那些断言了某个归属性联系的例子中,以一个殊相来谓述的语法表象是如何被避免的
 第六章  主词与谓词(2):逻辑主词与特殊事物
   一  殊相之被引介到命题中
     [1]将一个殊相引介到一个命题中这件事,需要有关于某个经验性事实的知识:对一个共相的引介则无需此类知识
     [2]介于“完备性”和“不完备性”的一个居间区分,部分解释了主谓表达的语法标准和范畴标准间的亲密性。一旦介于主谓区分和殊相-共相区分间的根本连结被建立了,对前一个区分的进一步延伸可以借着类比等来加以解释
     [3]对“完备性”观念的进一步解释:引介殊相的表达式的预设
     [4]对上述理论的一个简化形式的考虑和驳斥
   二  殊相之被引介到言谈中
     [5]前述对于引介殊相到命题中的条件的说明,是否能被补充以一个引介殊相到言谈中的条件的说明呢?任何这样的企图能成功的条件
     [6]特征概念和分类性共相:对基本殊相的引介涉及了对再辨识标准的采取
     [7]殊相的逻辑复杂性以及逻辑主词表达式的“完备性”。殊相是逻辑主词的典范
 第七章  没有殊相的语言
     [1]在一个特征定位的语言中,主谓区分没有位置
     [2]省略日常殊相所涉及的问题
     [3]作为逻辑主词的位置、时间,和地-时
 第八章  逻辑主词与存在
     [1]在一个命题中出现作为个体或逻辑主词的语法标志。存在命题
     [2]唯名论。为什么对于不同类型的非殊相来说,还原论的压力会在非殊相的个体上有不同的力道
     [3]唯名论驱力的本质与形式。量化与存在
     [4]存在与量化
     [5]同一性陈述。复数主词表达式。指称、谓述与命题
结论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