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德文化空间与凯泽林感性哲学的形成--以知识的社会建构为中心/文化中国传承与汇通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497101
  • 作      者:
    作者:董琳璐|责编:周敏|总主编:叶隽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系“文化中国:传承与汇通”丛书之一,作者选择德国思想家赫尔曼·凯泽林及其世界旅行、感性哲学观作为研究对象,以侨易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重点考察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作者认为,凯泽林的感性哲学观赋予了中国知识一定的主体地位,且进一步培育了中国文化进入德国文化的土壤,凯泽林的贡献在于围绕中国文化资源建立了德国话语式的知识空间,并在具有时代性的德国知识场域中为不同文化体和不同角度的文化认识提供了交流对象和参照。
展开
目录
序言 侨易学方法如何以个案展示 叶隽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全球史背景下的形象发现
第二节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的欧亚文化体关系与来华旅行文学
第三节 本书所选个案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化交域的“高易”现象:波罗的海人的迁移
第一节 文化交域的概念及征
第二节 “高易”所体现的交域发展趋势
第三节 “高易”的契机与条件:民移而域交
第四节 文化交域的分类及凯泽林的“高易”可能
第三章 侨易路线:凯泽林的欧陆旅行与哲学转向
第一节 侨易路线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 侨出语境:历史、制度与天性
第三节 侨易线路:海德堡、维也纳、巴黎、柏林
第四节 侨易线路:文化和哲学视阈中变化的感性哲学观
第四章 侨易景观:凯泽林与中国城市
第一节 侨易景观:侨易现象发生的空间
第二节 侨易景观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中国城市作为凯泽林世界之旅的重要节点
第四节 侨易路线的交叉点:大城市对知识侨易的作用
第五节 侨易景观作为关系空间的核心
第五章 世界知识精英的交际网络:以凯泽林为中心的侨易二元模式
第一节 “交”:“易”字第四义与个体交际模式
第二节 从交际模式到侨易类型
第三节 附型二元模式:心理学家的老师和病人
第四节 竞型二元:与辜鸿铭及鲁雅文
第五节 和型二元的努力:同作家西默农、泰戈尔与奥坎波的交往
第六节 资本和知识附型二元:与洛汗王子、黑森大公等旧贵族资助者的合作
第七节 公共交往的企图:知识精英的大联合
第六章 知识的社会生产模式创变——“智慧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一节 教育场域及知识生产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 智慧学校的主旨使命和制度构念
第三节 智慧学校的资本来源
第四节 智慧学校的组织模式
第五节 智慧学校的活动种类
第六节 智慧学校作为知识侨易的空间
第七节 侨易空间的复制和转移
第七章 中德文化空间内的知识侨易路径:以择“道”和译“Sinn”为例
第一节 传教士译“儒”与卫礼贤择“道”
第二节 卫礼贤的翻译阐释:“道”“Tao”“Sinn”的符号转化
第三节 凯泽林的哲学阐释:经《易经》“Sinn”至感性哲学 “Sinn”
第四节 知识侨易路径三步骤:“择”“译”“释”
第五节 知识侨易路径的重要“节点”:感性哲学观的创建
第八章 知识侨易在跨文化域中的路径延续:感性哲学观的阐释
第一节 凯泽林对外部文化资源的阐释:以印度和中国为例
第二节 感性哲学观的贡献:哲学叙事话语的侨易
第三节 感性哲学对教育空间的影响:开辟知识生产新模式的智慧学校
第九章 结论:中德文化侨易空间与凯泽林的知识建构
第一节 中德文化侨易空间的观察
第二节 知识侨易与侨易主体的阐释
第三节 侨易空间内的知识社会建构
第四节 世界学术与学者共和国
第五节 对侨易学“学域”与“路径”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关键词索引
西文-中文名词对照表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