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年马克思实践观的思维逻辑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02353
  • 作      者:
    作者:肖宁|责编:孔继萍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肖宁,1990年9月生,江西吉安人。2019年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马克思早期实践观思想。现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哲学革命,但如何理解这次革命的意义,学界存在争论。本书认为:纵观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演变过程,只有从思维方式的转换和世界观革命的意义上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真实含义,才能在根本意义上与以往哲学区别开来,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进步和现实意义。而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首先要理解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实践”转向,要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就要回到青年马克思形成实践观的历史现场。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去理解马克思实践观的思维逻辑,其中,马克思对“对象性活动”的关注和思考为其实践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青年马克思实践观的思维逻辑》:
  这种思维方式反映的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根源于14-16世纪欧洲产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又被称为“人的发现”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经过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深受基督教神学的折磨,对禁欲主义深恶痛绝,对经院哲学的抽象理性也毫无兴趣,人们渴望回到世俗生活,回归感性,渴望重新获得作为人的尊严。一时间,以反对中世纪贬低人、肯定人的价值、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人自由平等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这一时期如潮水般涌现出来。人们对世俗生活的重视也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极大兴趣,自然科学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一大批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重大的突破性成果,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大踏步提高,知识成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人从自然的束缚中反客为主,进一步证明了“人的觉醒”,人的理性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加深了人对于自身理性认识能力进行反思的兴趣,建立在怎样基础之上的知识才是可靠的,才能为人类的理性奠基?对人的理性能力的反思是这个时期哲学的主要任务,于是,合乎逻辑地产生了注重从人作为主体的能动性来理解人的本质的意识思维。
  德国古典哲学将这种意识思维发展到了极致,是对近代以来两种对立哲学的综合与总结,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超越。首先,从康德开始,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人类不仅关注外在于人的自然界的存在及其规律,也开始有意识地“反省”自身的存在及其行为。康德最早对此做出了区分,提出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概念,“实践”在康德哲学中获得了全新的意义。他的哲学也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理论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实践哲学面对的是人的活动和行为,包括伦理、道德等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经验论与唯理论都属于理论哲学。康德认为理性哲学指向的是人们对自然界必然性规律的认识,而人对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认识并不完全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自由意志,不依赖于外在世界和感性经验而自我规定,因此,人是具有实践理性的自由人。康德之前,哲学家们关注的只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康德开始才将对象确立为主体自我。康德将人的自我意识拉回到关注人的行为实践活动本身,人的自我意识在纯粹理性领域始终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只有在人的道德实践领域,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费希特和黑格尔进一步解释和推进了“人的自由”的具体规定。到黑格尔,他彻底将客体自然界与主体自我统一起来,用“绝对精神”终结了理论哲学的所有路径。
  近代哲学作为一种意识思维,这种理性思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思想解放作用,这是建立在近代科学和文明进程极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时期,理性精神经过中世纪重新回到浪潮之巅,文艺复兴以来,是恩格斯说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个时代,近代实验科学兴起、科学理性渐次扩展和深化、各门科学的概念发展体系陆续建立、现代科学高度分化而又高度整体化促使科学迅猛发展的同时又开始自我反思,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科学、文化、思想发展的奇迹,因而反映现实的近代哲学也是哲学史上最精彩纷呈、丰富多样、思想活跃、烽火硝烟最浓的时代。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古代哲学的“实践”概念
一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实践”概念的提出
二 古代实践观的思维方式——存在思维
第二节 近代哲学的“实践”概念
一 从康德到黑格尔:“实践”概念的发展
二 近代实践观的思维方式——意识思维
第三节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实践观
一 费尔巴哈对“实践”概念的推进
二 费尔巴哈的思维逻辑——人本学思维

第二章 青年马克思实践观的第一次逻辑转向——从“自我意识”到“现实的人”
第一节 黑格尔哲学及其解体
一 黑格尔哲学:实体即主体
二 “实体”与“自我意识”之争
第二节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的双重态度
一 《博士论文》对“自我意识”的双重态度
二 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
第三节 向“现实的人”的转变
一 《莱茵报》向“具体现实性”的转变
二 《德法年鉴》向“现实的人”的转变

第三章 青年马克思实践观的第二次逻辑转向
——从“现实的人”到“对象性活动”
第一节 费尔巴哈人本学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 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反思
二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
三 《手稿》对抽象人本学不自觉的超越
第二节 “对象性活动”的真实含义
一 感性对象性与对象性活动
二 自我活动与对象性活动
三 对象性活动:劳动
第三节 对象性活动作为解释原则
一 异化劳动与对象性活动
二 人的本质与对象性活动
三 对象性活动与实践
……

第四章 青年马克思实践观的成熟:世界观革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