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奎良文集(第9卷)
0.00     定价 ¥ 63.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8606165
  • 作      者:
    作者:张奎良|责编:张永生
  • 出 版 社 :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张奎良,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会名誉会长。出版《马克思的哲学历程》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鉴于张奎良教授突出的学术研究贡献和在国内学界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在张先生80华诞和从教56周年之际,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决定把张先生的多年研究成果,以比较全面系统的形式展现出来,满足哲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学习和阅读之需,以便更好地了解先生的学术思想、研究风格和学术贡献,把先生的研究在哲学领域传承下去,为此推出《张奎良文集》十卷。
  《张奎良文集》为张奎良先生自1982年至今取得的各项成果,包括著作、已发表文章、讲义、生活四个部分,各卷按照年代予以编辑。文集力图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再现张先生的学术研究轨迹和思想原貌。
展开
精彩书摘
  《张奎良文集第九卷》:
  一、世界历史思想的沿革
  世界历史观念,就其萌芽形态来说,是一个古老的社会思潮。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许多先哲们都以其“世界大同”的理想,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必定统一的坚定信念。但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真正试图以理性方式阐述这个思想的,首推黑格尔。他在《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世界历史观念。
  黑格尔认为,历史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偶然性堆积,在它的演化中,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规律性。冲破狭窄的地域范围,由民族历史汇成世界历史就是其中的规律之一。历史在黑格尔眼中,不过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但绝对精神是能动的,在它外化为历史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民族精神”体现为纵贯历史的“世界精神”。而“世界精神”的“实体或者‘本质’就是‘自由”’。因此,就可以依据“自由意识的各种不同的程度”描绘出世界历史的基本走向。黑格尔认定,世界历史同太阳的行程是一致的,它从东方的中国起始,经过希腊、罗马,到日耳曼结束。德国是“世界精神”的完善体现,普鲁士国家是历史的顶峰,世界历史的洪流也就到此终止。
  十分明显,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念是神秘的唯心主义货色,它颠倒了精神和历史的关系,露骨地宣扬大日耳曼主义和欧洲中心论,这和他表面所倡导的“世界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不可否认,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念有其合理之处。当他用精神来强制历史时,不自觉地猜到了历史的发展趋向,在传统的狭隘民族观念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他能突破民族和地域的羁绊,提出世界历史观念,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实际上,黑格尔的世界历史观念也是近代各民族的联系日益增强这一事实在哲学上的反响,是黑格尔对世界一体化趋向的深刻理解和预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批判地继承黑格尔世界历史观念合理内核的结晶。
  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认为,观察历史不能从主观设定的观念出发,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它只能反映历史,而不应去裁剪历史。黑格尔能以广阔的世界空间为背景去理解历史,并意识到历史发展的世界化趋向,这使他高人一头,超越于传统的民族历史学之上。但是,他又把世界历史归结为绝对精神的外化,这就使他最终没有跳出唯心主义史学观的窠臼,给崭新的世界历史观念披上了陈腐的旧装。马克思辩证地对待黑格尔世界历史观念的遗产:一方面,深刻揭露它的唯心主义实质;另一方面,又给它注入崭新的时代精神,使其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成为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确实奔涌着一条世界化的洪流,这就是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驱动这股历史洪流的不是什么精神和观念,而是在生产力普遍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的相互交往。马克思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冲破地域的壁垒,把各个民族都推向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交往中。任何民族的生产和生活,都只有在相互的依赖和制约中才能维系。这样,“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举例说明了世界历史概念的含义:“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同样,砂糖和咖啡在19世纪初由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令,推动了德国人起来进行反法战争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
展开
目录
张奎良,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会名誉会长。出版《马克思的哲学历程》等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鉴于张奎良教授突出的学术研究贡献和在国内学界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在张先生80华诞和从教56周年之际,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决定把张先生的多年研究成果,以比较全面系统的形式展现出来,满足哲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学习和阅读之需,以便更好地了解先生的学术思想、研究风格和学术贡献,把先生的研究在哲学领域传承下去,为此推出《张奎良文集》十卷。 文集为张奎良先生自1982年至今取得的各项成果,包括著作、已发表文章、讲义、生活四个部分,各卷按照年代予以编辑。文集力图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再现张先生的学术研究轨迹和思想原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