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与《共产党宣言》比肩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列宁认为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2.本书阐释简明通俗,深入浅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重温经典,感悟真理力量,坚定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反杜林论》问世的三大现实需要
恩格斯在初版序言中,直截了当地交代了《反杜林论》的创作背景:《反杜林论》的产生,“决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恰恰相反,是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产物。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理论需要、理论实现与一个国家现实需要的内在关联。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很多新课题,因而,对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我们不仅要对现实问题进行政策性、对策性研究,还要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一、思想论战的需要
19 世纪70 年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基本宣告结束,进入了为未来改革时代的“和平”准备阶段。尽管是“和平”准备阶段,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非但从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1877 年10 月,马克思在致友人左尔格的信中曾描述:“在德国,我们党内……流行着一种腐败的风气。”“想用关于正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女神的现代神话来代替它的唯物主义的基础。”“几十年来我们花费了许多劳动和精力才把空想社会主义,把对未来社会结构的一整套幻想从德国工人的头脑中清除出去……但是,现在这些东西又流行起来。”
为了顺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早在19 世纪60 年代,第一国际就应运而生,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继而诞生。进入19 世纪70 年代,欧美等国的工人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积极宣传思想、组织群众,积聚力量,无产阶级的力量空前强大,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斗争中得到广泛传播。而就在同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中心,已悄然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
1871 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实现了统一。统一后的德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与之相伴的,非但不是体现了自由平等交换原则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文明成果,反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之上的剥削压迫与两极分化。资本主义非但不能解决自由平等公正等问题,反而,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进一步加深,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阶级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阶级斗争,德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气急败坏的俾斯麦政府为了破坏工人运动,一方面,在行动中采取了惨无人道的恐怖政策,迫害工人运动领袖,企图用暴力扼杀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在思想上采用各种阴谋手段分裂和瓦解工人队伍并收买工人贵族,通过大肆宣扬各种浅薄庸俗的折中主义、机会主义和唯心主义来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企图从理论上和思想上腐蚀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从组织上分裂无产阶级政党,挑起工人阶级内部的斗争。
序
导论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百科全书”
第一章《反杜林论》问世的三大现实需要
一、思想论战的需要
二、捍卫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需要
三、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第二章《反杜林论》的三版序言和引论
一、 第一版序言:《反杜林论》的写作原因和写作方式
二、 第二版序言:《反杜林论》的再版原因和增补情况
三、 第三版序言:《反杜林论》的思想影响和新增补情况
四、 《引论》第一部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
五、 《引论》第二部分《杜林先生许下了什么诺言》:批判了杜林及其理论体系
第三章《反杜林论》第一编《哲学》的内容与结构
第四章《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与结构
第五章《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的内容与结构
第六章《反杜林论》与加强新时代的党性修养